美國女白領喜歡垃圾桶里找食物,20年不換內衣,紐約全款買下套三

里昂 2023/01/17 檢舉 我要評論

2016年6月,一個衣衫襤褸的日裔女子在紐約富人區的垃圾箱內瘋狂翻找東西。

每當撿到食物的時候,她就會滿意微笑,并馬上把食物放進自己隨身攜帶的「拾荒袋」里。

這個叫做Kate Hashimoto的女人并不是沒有收入的流浪漢,相反的是,她是一名注冊會計師,收入頗豐。

作為紐約的高收入人群,Kate的生活方式跟紙醉金迷四個字絲毫沾不上邊。

她將廁紙曬干反復利用、在垃圾箱內尋找食物和傢俱、去慈善商店換取免費的衣物......

Kate令人匪夷所思的省錢手段永遠只有妳想不到,沒有她做不到。

為什麼Kate要用這麼極端的方式省錢呢?

對自己摳,對別人更摳

有的摳門人僅僅只是對自己摳,在外人面前反而會打腫臉充胖子,冒充大款。

但Kate不是,無論在什麼場合她都表里如一,她的摳門還曾經差點讓她失去了朋友。

Kate有個朋友名叫Matt,Matt一直很好奇Kate到底是怎麼用200美元在紐約生活下去的。

知道這件事后,Kate熱情地邀請Matt和他的女友Rose上門做客,想要給他們展示一下自己的省錢妙招。

為了籌備這次聚會,Kate從好幾天前就開始精心準備。

她先是翻出了衣柜中最破爛的一件衣服,穿上后,她來到了紐約最為繁華的富人區。

在富人區的一家意大利餐廳門口,Kate熟練地翻起了垃圾桶,常年混跡在垃圾桶周圍的她知道,餐廳會將很多沒有動過的食物扔出來。

果然, 她很快就在垃圾桶里發現了意大利面、蛋糕、牛肉等等食材,Kate毫不客氣地把能吃的東西全部收下。

Matt帶著Rose上門的那一天,Kate專門到樓下迎接他們,在Kate的指引下,兩人來到了Kate家中。

Kate家里擁擠又潮濕,從垃圾桶內撿回來的東西正散發著一股難以忍受的惡臭。

Kate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根本不受影響,可Rose卻產生了嚴重的惡心反應。

她提出想要吹一吹空調,卻被Kate拒絕, 摳門的Kate怎麼會為了客人打開會花費不少電費的空調呢?

Rose只好強忍著內心的不適,繼續聽Kate眉飛色舞地介紹她的「戰利品」傢俱。

好不容易到了午餐的時候,Kate獻寶似地端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大餐。

Matt和Rose一看到食物,心中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兩人對視了一下,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恐懼。

Matt不忍心拒絕Kate的好意,率先拿起餐具吃了一口桌上的火雞,食物進口之后,他內心的猜測似乎得到了印證。

「Kate,這些食物妳是從哪里搞來的?不會是垃圾堆里吧?」Matt小心翼翼地詢問Kate。

Kate微笑著點點頭,臉上不僅沒有抱歉的表情,反而還有些驕傲。

聽到這句話,Matt和Rose一前一后沖進了洗手間,不一會兒,洗手間內就傳來了嘔吐的聲音。

Kate有些抱歉地對兩人道歉,她不知道Matt和Rose不能接受垃圾桶內的食物。

Matt臉上維持著禮貌的神情,內心卻早已翻涌起了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在之后的進餐時間里,Matt和Rose幾乎沒有再動過桌上的食物,他們始終保持著微笑,看著Kate吃飯。

Matt說, Kate是一個性格不錯的朋友,但這樣的食物真的讓他難以下咽。

Kate雖然摳門,但不是傻子,她也知道請客的時候應該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給客人端上新鮮的食物。

但Kate的摳門本性卻不允許她這麼做,除非有人買單,不然她絕對不會踏進餐館一步。

極端的省錢「妙招」

為了控制消費欲望,Kate出門的時候很少帶錢,即使帶錢,也必定只帶10美元以內的零錢。

有一次,Kate出門逛街的時候心血來潮,想要為自己買一件新衣服來穿。

畢竟她已經很久沒有買過衣服,身上的衣服布滿了零星的破洞,看起來和流浪漢別無二致。

在衣服上, Kate一向秉持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消費理念。

她身上的內衣內褲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Kate從來沒想過要更換它們。

她腳上的襪子已經穿了好幾年,原本厚實的棉襪被磨成了半透明的絲襪,即使這樣,她還舍不得丟棄這些襪子。

而Kate最愛的一條居家花短褲則是她于1999年購買回家的商品。

由于常年穿著同一條居家褲,這條褲子的松緊帶已經「罷工」,無法穩妥地呆在Kate腰上。

Kate既舍不得扔掉這條褲子,也舍不得花錢為它重新上一條松緊帶。

她能做的就是拿幾個從外面順過來的夾子,夾在褲子的腰帶處,勉強將其固定住。

回憶起家里衣服的現狀,Kate走進了一家慈善商店, 這里的衣服都是二手貨,非常便宜。

她先拿起一件短袖,熟練地翻開衣服背后的價格牌,發現竟然要25美元。

Kate悻悻地把衣服放下,轉而拿起旁邊的一件黑色襯衫,很好,這件衣服只需要10美元。

「老闆,這件衣服5美元可以賣嗎?」Kate從口袋里掏出一把硬幣,放在了收銀台上。

但老闆表示,這件衣服已經很便宜了,不能再降價賣給Kate。

被拒絕之后,Kate并不沮喪,她把收銀台上的硬幣盡數收起來,大搖大擺走出了商店。

對于Kate來說, 賣二手貨的慈善商店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她有辦法不花一分錢買到衣服。

在紐約,有一些商店被稱為免費商店,只要妳帶來閑置物品,就能在商店里交換想要的東西。

Kate把自己從家里帶出來的沒用的東西交給老闆,換取了一件免費的條紋襯衫。

用閑置交換免費的衣服聽起來很劃算,但Kate還是覺得在這筆交易中,她「付出」了太多。

畢竟Kate可是不用一分錢就能為自己小窩「添置」一整套傢俱的女人。

Kate家里的傢俱無一例外全部來自于垃圾桶,可以說,垃圾桶就是Kate的「藏寶洞」。

她家里的一張沙發從她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陪伴她,迄今為止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了。

這張沙發是她在大學寢室門口撿到的,從那之后,Kate無論搬到哪里都帶著它。

而她的床鋪、板凳、折疊椅等等傢俱也都是她從垃圾桶內淘出來的。

為了省下洗頭的水費和洗發水,Kate常年保持著短發造型,當然,頭髮也是她自己剪的。

Kate覺得花費一百多美元去理發店里找理發師修剪頭髮是純純的「冤大頭」行為。

「摳門之神」的由來

kate是居住在美國紐約的日裔女孩,在紐約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生活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從哈佛大學畢業后, Kate憑借自己的文憑,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令她滿意的工作。

她原本以為,自己會慢慢攢錢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在紐約真正安家落戶。

但好景不長,Kate步入社會沒多久,一場特大經濟危機就席卷了整個美國。

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大量的公司資金鏈斷裂,發不出工資的公司要麼宣布破產,要麼選擇裁員。

就這樣, Kate被失業的浪潮裹挾著,失去了她的第一份工作,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驟然失去收入后,Kate發現自己身上的經濟壓力快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了。

紐約的生活成本極高,每個月的衣食住行都要花費不小的一筆錢。

Kate看著自己銀行卡上的數字越來越少,十分擔心自己有一天會餓死在紐約。

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Kate只能通過縮減日常開支來盡量延長自己存款的存活時間。

她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 每個月最多花費200美元,這筆錢大約是人民幣1300元。

Kate每個月的房租、水電費、生活開支等等都包含在這200美元里。

根據調查, 即使是在紐約擁有自己房產的人,每個月也要花費1340美元才能生存下來。

而Kate卻把自己的花費目標定在了讓人震驚的200美元內,更令人驚訝的是,她還做到了這一點。

在實施省錢計劃的一段時間后,Kate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生活成本降低了許多。

沒過多久,美國的經濟狀況漸漸恢復,Kate也走出家門,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

按理來說,Kate有了穩定的收入后便可以停止之前的省錢計劃,過上稍微富足一點的生活。

但經濟危機給Kate內心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她開始覺得, 只有握在手里的錢才是最大的保障。

因此,即使找到了工作,Kate還是在按照之前定下的標準生活。

「所以我是以隨時會失去收入的心態來過每一天的。」Kate驕傲地說道。

她的摳門程度也越來越深,在省錢的過程中,Kate還總結出了一套常人難以想象的小「妙招」。

在Kate的所有省錢行為中,最讓人想皺眉頭的就是她上廁所之后的處理方式。

Kate說,自從2012年之后,她就再也沒有往家里買過廁紙了。

她家里的馬桶邊上放著兩樣東西,一個裝滿水的小瓶子,還有一塊看起來頗有歷史感的香皂。

Kate每次上完廁所之后,都會用水沖一沖,然后再用香皂清洗一遍,最后再用水沖一沖。

這一整套流程根本不需要使用廁紙,Kate開開心心地省下了一大筆錢。

不過,Kate家的廁所里偶爾還是會出現廁紙的,只不過這些廁紙并不是Kate用錢買的。

當Kate在公共場所上了廁所后,她會把用來擦手的擦手紙塞進包里帶回家。

Kate覺得這些紙巾只用來擦過手,根本不臟,完全可以二次利用。

過了一段時間擦手紙里的水分會被風干,它們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Kate家里的廁紙。

獨特的「食住行」習慣

「大學畢業后,我發現自己每周都要在食物上花費20~25美金,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就是100美金,我怎麼能在吃上花這麼多錢呢?」

為了節約在吃上面花的錢,Kate不再自己做飯,而是去垃圾桶內尋找可以吃的食物。

很多高檔飯店都會把臨期的食物扔出來,其中不乏可以直接吃的成品食物。

因為這一點,Kate甚至不用開火做飯就能解決每日三餐,這樣她又省下了一筆燃氣費用。

在洗澡的時候,Kate也有獨特的辦法, 她會把洗澡、洗頭、洗衣服三件事合在一起做。

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資源,節約不少水費。

除此之外,她的洗漱用品大多數都是在各種網站上免費領取的試用小樣。

Kate總是很關注每個網站的免費試用信息,并且第一時間報名領取小樣。

「我是免費小樣的忠實粉絲。」Kate說這些小樣都是她經過戰斗搶回來的戰利品。

Kate家離公司較遠,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選擇搭乘捷運去公司上班。

Kate以前也是這麼選擇的, 但後來她發現捷運票漲價,這部分錢已經不是她能夠負擔得起的了。

于是她果斷選擇早起半小時,跑步去上班,既能鍛煉身體又能省下捷運錢,簡直是一箭雙雕。

在多年的節約生活下,Kate攢下了一大筆錢,就這樣生活了20年之后, 2010年,她買了一棟價值20萬美元的套三房子。

雖然Kate并沒有一次性付清全款,可她僅僅用九個月就還清了所有購房貸款。

「沒人能保證自己永不失業。」買房后,Kate的省錢之旅依舊沒有停止,她還想要更多的錢。

如今,Kate依舊保持著自己一貫的節省作風,她還在紐約街頭的各個垃圾桶中流連,尋找用得上的物資。

而她的存款也如她所愿,越來越多,銀行卡上的數字給了她十足的安全感。

在疫情爆發的時代,Kate心有余悸,慶幸自己曾經通過節儉存下了一大筆能夠用來生活的費用。

她的選擇是對是錯,旁觀者很難評判,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

只要Kate自己覺得快樂滿足,那就足夠了!

-完-

編輯|書書

參考資料

極目新聞:《在紐約一個月200怎麼活?日裔女白領22年不買內衣靠翻垃圾箱吃飯》

山西晚報:《廁紙晾干重復用,食物來自垃圾桶!她極度摳門的生活,背后原因……》

人民資訊:《美國一女子20年不買內衣,廁紙曬干重復用,她的目的只有一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