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在小說《繩子》里,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農民隨手從路邊撿了根繩子,卻被污蔑成撿了錢包。
農民既生氣又害怕,拿著繩子拼命解釋,不惜以名譽起誓、以生命擔保,但依舊沒人相信他。
到最后,四起的流言、污蔑、嘲諷,讓他陷入不斷地內耗中,備受折磨,抑郁而終。
北島說過:「其實我們都生活在誤解中,只是有人不在乎這種誤解罷了。」
很多人和《繩子》里的農夫一樣,太過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
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內耗、自證上,到頭來才發現,別人的想法其實對自己而言沒有那麼重要。
有時候,我們活得太累,不是生活的艱難,而是太容易被他人左右情緒。
學會慢一點,鈍一點,才是成年人最難得的能力。
過分敏感,內耗的是自己何立偉曾經說過:「一個敏感的人,他的煩惱必是比常態的人多很多。」
世界上,有很多人,總是小心翼翼地考慮別人的情緒、感受,想把一切事情做到完美,渴望被所有人認可。
在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里,黃凱就是這樣的人。
與其他實習生不同,黃凱明明已經優秀到成為了清華大學的碩士,但是在節目中他依然處處低調謙卑、小心謹慎,甚至為了沒有說「您」這樣的敬語而跟人道歉。
他會在因為自己的問題輸掉課題時,內疚自責到落淚;也會在有人給他帶早飯時反反復復地向別人提及。
世界上,有很多「黃凱」這樣的人。
很多人在做事時,會期待一個好的結果,結果因為太在乎別人的反應,而不小心忽略了自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