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長恨歌》橫空出世。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就引起強烈反響,并在2000年斬獲「茅盾文學獎」,2019年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書中,作者王安憶用細膩柔美的筆法,娓娓道來了一個叫王琦瑤的上海女孩,從十九歲一舉成名,到接近六十歲慘遭殺害的人生歷程,并交織著上海這座大都市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人世變遷。
王琦瑤的一生是孤獨的,她和所有人一樣,曾有過親情、友情、愛情,她擁有過一切,卻又失去一切,最后孑然一身、死于非命。
回首王琦瑤的一生,就會發現:她的悲苦的人生不僅僅是外力所致,更是源于自身不會拒絕的性格缺陷。
可以說,王琦瑤的悲劇,起于不拒絕、成于不拒絕,最終的落幕也是因為不拒絕。
人,不懂拒絕,很難過好一生。
不懂拒絕,本質是貪婪
1946年,十九歲的上海女孩王琦瑤正值青春年少、容貌出眾。
機緣巧合下,她認識了拍電影的導演,隨即結識了攝影師程先生,并在程先生的指導下拍攝了一些生活照。
那次拍攝非常成功,其中一些以「滬上淑媛」為題,刊登在雜志《上海生活》上。
王琦瑤那種平常心里帶著一點虛榮、安分守己中有著一點風頭主義的形象傳遍大街小巷。
已經略有名氣的王琦瑤,在程先生推薦下,報名參加了1946年的「上海小姐」競選。
初賽后,當時發掘王琦瑤的導演告訴她,「上海小姐」選美只不過是達官貴人玩弄女性,希望她能退出,繼續好好讀書。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