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云:「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
小孩子亂說話,是童言無忌,沒有人會計較;老人亂說話,就是有意而為,屬于缺德。
我們不能總是口無遮攔,年紀越大,越要收斂自己。
如果要開口,就是口吐芬芳,若不然,不如閉嘴,一笑置之。
因此,老人要修身養性,要懂得說話有「五不宜」。
02
第一,學會沉默,話不宜過多。
有道是,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在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老年人扎堆聊天,東家長,西家短,不亦樂乎。可是,這樣的場景,讓年輕人不好受。
作家劉繼榮寫過這樣的片段:丈夫的一個女同事,因為要躲避「父母安排的相親」活動,來到了她家做客。
她的婆婆一開口就問:「小姑娘,有沒有找對象啊?要不,我幫你物色一個?得了,我認識一個小伙子......」
女同事欲哭無淚,隨意敷衍了幾句。然后,逃一般地離開了。
關心晚輩是好事,但是過分關心,就是越界,令人不舒服。不如沉默,少說,少問,少管。
03
第二,臉色和氣,話不宜過激。
有這樣一句無厘頭的話:「大爺就是大爺。」
這句話,有時候是給大爺點贊,說他很有能耐;有時候是嘲笑大爺,說大爺做了硬核的不齒的事情。
很多話,都有弦外之音,不能因為著急,就隨意去理解。
作家湯姆.齊格勒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機場,一群人等待飛機,不料飛機晚點五個小時。他很想對機場工作人員訓一頓,但是他忍住了。因為很久以前,他的父親也遭遇了飛機晚點的事情,父親沒有憤怒,而是說「太棒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