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她的丈夫重病臥床,三個孩子嗷嗷待哺,搖搖欲墜的家庭由她勉力支撐。
艾麗斯的出現讓她稍微松了一口氣,孩子們可以研究新的圖冊,丈夫可以在艾麗斯的朗讀中忘記病痛的折磨。
好景不長,她一輩子深愛的丈夫,還是撐不過病魔的襲擊,黯然離世。
凱瑟琳的心都碎了。
她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在一個沒有丈夫的世界,她萬念俱灰,只想要他回來。
有時候只是單純活著,就是天下最盡力的努力了。
艾麗斯只能給她讀書,就好像她曾經對她的丈夫一樣。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這一年不容易,在艾麗斯的陪伴下,在馬背圖書館的支持下,凱瑟琳苦苦熬了過去。
在馬背圖書館遭受范克里夫先生攻擊,即將分崩離析的時刻,凱瑟琳勇敢地站出來,毅然決然地宣布,自己將替圖書館,繼續履行職責。
那時候的凱瑟琳,并沒有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這個保守的女人,愿意承擔這個叛世逆俗的工作,主要是為了報恩。
就好像每次從馬背圖書館借書時,都堅持要貢獻自己獨家菜譜的舉動一樣,收下別人的禮物,必須還禮。
知恩圖報的凱瑟琳,信守諾言的凱瑟琳,永不放棄的凱瑟琳。
艾麗斯不會想到,這個被她點亮的女人,會成為后期圖書館的中流砥柱,成為解決圖書館難題的關鍵。
凱瑟琳大概也沒有想到。
她走出悲傷,走出偏見,不斷努力,最終收獲了一個強大的足以保護孩子,得到無數人青睞的自己。
布雷迪太太是小鎮的管理者,是個矮個子精力滿滿的女士。
她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提出的號召得不到響應,干脆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主動將孩子伊茲送到誰都不愿去的馬背圖書館。
這個女人不是政治家,卻有著政治家一樣的手腕和作風,這讓艾麗斯感覺很差。
尤其是當她在馬背圖書館呆了很長時間,也沒看到伊茲的出現,這種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感覺,更濃重了。
大家沒想到的是,幾個星期以后,身患小兒麻痹的伊茲,連路走的都很勉強的伊茲,噘著嘴不愿意的伊茲,還是被布雷迪太太送過來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