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無數的精彩細節中,有一段及其經典的橋段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詳,那就是王朗和諸葛亮兩人在陣前的好一陣對罵。
《三十六計》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又言「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這兩句話,大抵是適合用來描述羅貫中所作的「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一回中,諸葛亮與王朗那場陣前罵戰的。
蜀魏對決,王朗主動要求出陣,并放下話來:「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后面我們當然知道,這是歷史上著名被打臉的例子。
王朗說:「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歷史就是這樣的啊。就連帝王家認可的五德學說里,也同意朝代更替是很正常的事。
王朗又說:「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于壽春,袁紹稱雄于鄴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
這一段排比十分有氣勢,而且有理有據。當時天下大亂,群雄紛起,曹操在其中的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曹操晚年才敢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