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曾說:「看過《道徳經》的人第一個反應,便是大笑;然后是自我嘲笑;最后才醒悟這才是最實用的教訓。」
《道德經》雖然篇幅短,卻包含了許多做人做事的哲理。
但想要將其中的道理融會貫通,就需要我們反復讀、反復悟。
久而久之,我們會慢慢發現:它不再是虛無縹緲的人生道理,而是做人做事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指南。
當我們遇到無法走出的困境時,不妨讀讀書中的8個思維,也許會讓你受益一生。
對立統一思維,遇事不喜不悲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福」與「禍」是相對立的,但有福才有禍、福禍可轉化。
福中孕育著禍,禍中潛藏著福。
這便是「對立統一」思維,萬事萬物皆可轉換。
有個人的馬跑丟了,人們都去安慰他,他卻說:「也許是福呢?」
過了一段時間,那跑丟的馬回來了,還帶回好多馬。人們都來祝賀他,他說:「也許是禍呢?」
沒過多久,他的兒子騎馬時,摔下馬,腿斷了。這時,他又說:「也許是好事呢?」
沒想到,一年后,國家戰亂,需征兵,上了戰場的男兒都死了,只有他的兒子腿瘸,沒上戰場,活了下來。
這就是著名的「塞翁失馬」。
大學者馬寅初曾說:「順時淡然,逆時坦然。」
人活一世,總有禍福,但那只是一時,沒必要太過在乎。
面對禍福,我們應不驕不躁,不受外物影響,永遠保持平常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