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被稱為封建時代的第一忠臣,這個「忠」,內容其實很豐富,不是對劉備父子的「私忠」,諸葛亮的「忠」是「公忠」「大忠」。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事業,這是諸葛亮的「忠」。
一、活在人民心中
諸葛亮,蜀漢丞相,史書中稱他為「伏龍」,小說中稱他為「臥龍」。龍,《說文解字》說: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諸葛亮已經離世近1800年了,世人對他的紀念和評論從未間斷。《襄陽記》記載,諸葛亮歸葬定軍山不久,蜀漢各地民間祭祀諸葛亮活動便開始,各地紛紛向朝廷請求為諸葛亮立廟祭祀。但這與禮制不符,所以朝廷沒有批準。
太廟莊嚴,普通百姓又去不了。于是,當時有很多百姓在清明節以及諸葛亮祭日等節令時在道路邊私祭。《襄陽記》記載:「百姓遂園時節私祭于陌道。」這種民間祭祀活動越來越多,蜀漢步兵校尉習隆、尚書郎向充便上表后主,再次請為諸葛亮立廟祭祀。蜀漢景耀六年(263),后主劉禪下詔為諸葛亮立廟于沔陽,這就是今天陜西省漢中市勉縣的武侯祠,也是全國最早的官立武侯祠。沔陽武侯祠新建不久,曹魏鎮西將軍鐘會便率軍攻占了漢中。雖是敵對的雙方,鄧艾對諸葛亮也相當尊敬,特意到武侯祠祭祀,命令全軍將士不得在諸葛亮墓地附近放牧砍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