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熱點新聞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科技遊戲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生活常識
奇趣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搞笑故事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搞笑貼圖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司馬懿:一生智慧濃縮2句話,讀懂讀懂受用一輩子
2023/11/07

三國演義中,魏蜀吳三家,曹操、劉備、孫權為了奪得天下明爭暗斗了大半輩子,誰能想到,最后的贏家卻是司馬懿。

有人說,他野心勃勃早有預謀;也有人說,他是「藏器」的高手,光而不耀,靜水流深。司馬懿享年七十三歲,從東漢末年到三足鼎立再到司馬代曹,終結了三國亂世,可以說他是「真正的狠人」,司馬懿一生濃縮為2句話,讀懂一句足以改變一生,助你成為人中龍鳳!

藏住本事

出身名門的司馬懿,是個文武全才。因為父親司馬防曾經舉薦過曹操,加上司馬懿善于謀略,所以後來曹操將他招入麾下。可當時司馬懿認為漢朝的前途并不明朗,考慮到自己日后的命運,他不愿輔佐曹操,甚至上演了一出「裝病七年」的歷史戲碼,他謊稱自己有風痹癥,曹操不信,派人前去試探,司馬懿躺在床上裝出不能動彈的模樣。

但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司馬懿不得不繼續裝病,就這樣整整持續七年,這才騙過了曹操的懷疑。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司馬懿非同常人的忍耐能力,同時在這七年里,司馬懿在隱藏自我的同時也在提升實力,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夠伺機而動。

在三國里還有一位很有智謀的人,叫楊修,但是楊修卻因為太過聰明而葬送了性命,有人說他是死于「話太多」、聰明反被聰明誤,像楊修這樣過于表現自己、急功近利,往往會招來禍端,沉著忍耐才是智者所為。

職場如戰場,充滿競爭與危險,有人初來乍到便急于表現自己,渴望得到領導的賞識和信任,這樣的人,就很像楊修。其實一個人哪怕有十分的實力,也要隱藏三分,因為人都有嫉妒心理,尤其難以容忍自己身邊的競爭者比自己優秀。俗話說「槍打出出頭鳥」,適當的收斂和隱忍,往往能幫我們擋住不少明槍暗箭。

有些人總喜歡到處吹噓自己的本事,恨不得讓天下人知道,但其實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就越容易失去什麼,正如古人所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這世間最難以琢磨的莫過人心,最難懂的也是人心。懂得隱匿自身,謙虛謹慎,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智慧。聰明才智是一把雙刃劍,可以讓人成功,也可讓人失敗。真正有本事的人,懂得韜光養晦、不輕易顯山露水,要像司馬懿那樣、藏得住自己的本事。

藏住鋒芒

魏明帝去世之后,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一同輔佐少主。但曹爽仗著自己掌握著兵權,行事張揚,經常打壓排擠司馬懿。司馬懿再次韜光養晦,不但抱病不出,還不讓子弟入仕,使曹爽逐漸放下戒備,但他也趁機暗地培植自己的實力。

司馬懿是受遺詔所托,與曹爽共執朝政,要是換成其他人,面對曹爽的排擠,一定少不了要來一番你爭我斗,但司馬懿卻處處避讓,將鋒芒藏起,對于一個成大事者來說,忍一時,又如何呢?

其實不論我們在生活還是工作當中,幾乎都會遇到這種喜歡「挑事兒」的人,很多人忍受不了就會與對方針鋒相對甚至明爭暗斗,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這時候,我們就必須學學司馬懿,藏住自己的鋒芒,但是,這并不代表認輸,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五丈原之戰,諸葛亮帶領蜀軍遠道而來,他知道此戰不可久拖,于是想要速戰速決。司馬懿卻任憑蜀軍挑釁,選擇緊閉營門。于是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以此羞辱司馬懿:像個女人一樣。但司馬懿仍舊閉門不出,還將他諸葛亮送來的衣服穿在身上,他選擇笑納諸葛亮的這份「禮物」。最終這場戰役,司馬懿大獲全勝,除掉了自己人生中的勁敵。

這世上,有太多人急功近利,傾其所有也要拿到眼前的那點名和利,因此鋒芒畢露想要快速達成自己的目的。古人告誡我們「高處不勝寒」,不懂藏鋒的人,即使在短時間內爬到了高處,也會摔得很慘。

很喜歡《沉思錄》中的一句話,說:言談不可雜亂,做事不可焦躁,靈魂不可不安,日子才能平穩無憂。要知道,不逞口舌之快,就可避免無妄之災。任何時候,保持謙遜總沒有錯,真正成大事的人,身處這個復雜的社會,一定要學會藏住鋒芒。

智者懂得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比起寧可我負天下人的曹操,比起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司馬懿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智慧。「小不忍則亂大謀」,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方能成大事。《菜根譚》說:「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藏拙,內心越強大的人,越善于隱藏自己,要想在復雜的競爭中贏得勝利,最好讓別人忽視自己,將自己隱匿于暗處,觀察對方的一舉一動,掌握他的動向,然后伺機而動。生活永遠充滿變故,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有人曾問:「什麼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數人卻都不具備?」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條回答說:「遇事能迅速恢復平靜的能力。」

遇事不慌亂,穩住陣腳,見招拆招,如司馬懿對戰諸葛亮那般沉著冷靜,以不變應萬變。藏住本事與鋒芒,或許會讓我們看起來很平庸,實則大智若愚。反倒是那些激進、急于求成的人,看似積極,實則魯莽。

夸大炫耀自己的本事,不僅暴露底牌,還會置自己與危險的旋渦;所以深藏不露是一種卓越的智慧,司馬懿以自己的「藏之道」笑到最后,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你或許不齒于司馬懿的人品道德,但他的成功經歷,卻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記住,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來不怕大器晚成!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
讀懂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你就明白了孤獨、無常、命運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