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創業職場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俄羅斯新聞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生活常識
科技遊戲
旅行風光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星座课堂
軍事
奇趣
装修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健康養生
育兒分享
養魚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歷史趣聞
歐洲王室
娛樂明星
植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獅城資訊
毛孩
手工DIY
搞笑貼圖
日本印象
全部
    
米蘭·昆德拉《布拉格的春天》:人生怎麼選,都是痛苦的
2023/11/04

2023年7月11日,《布拉格的春天》的作者米蘭·昆德拉去世,享年94歲。

他走了,這個無趣的世界,又少了一個有趣的靈魂。

他走了,這個善于媚俗的世界,又少了一個不肯媚俗的人。

在《生活在別處》里,他說: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而今,他對這個世界進行了最后一次告別,此后,這世間再無米蘭·昆德拉,可是,他給我們留下的書籍,會讓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1984年,《布拉格的春天》出版,這是昆德拉最出名的小說,也是他最為讀者熟知的一本小說。

在書中,昆德拉講述了很多種生活,有有意義的,有無意義的,有充滿愛的,有無愛的,但對于每個人來說,我們在某段時間,都只能經歷一種。

每個人都想追求一種有意義的人生,但那樣的人生,又是沉重的,因為那意味責任,意味著在荊棘叢生中尋找出路。

那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

事實上,任何一種有意義的人生,都意味著要付出很多,就連那無意義的人生里,也需要我們用生命為大家去換取。

01

昆德拉說:

人永遠不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

每個人都想選擇一種最好的人生,但實際上,沒有人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任何人的選擇,都是一場賭博,勝敗猶未可知。

托馬斯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維持了不到兩年,生了一個兒子,失婚時,孩子被判給了妻子。

失婚后,每個月他都要將三分之一的薪水給孩子做撫養費,以此換得他每月看孩子兩次的機會,但妻子總是找各種理由,不讓他見孩子。

對前妻的這種做法,托馬斯深惡痛絕,所以他決定,再也不要見到他,事實上,他也不知道他和孩子之間,有什麼不可分割的關系。

這段不成功的婚姻,給托馬斯留下的,是對女人的恐懼。

此后,他有很多情人,但他從不和她們產生感情,他讓所有關系都維持在肉體的關系上,他堅信,唯有這種沒有感情投入、不干涉對方自由的關系,才能給雙方帶來快樂。

在他的很多情人里,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只有薩比娜,因為她最理解他。

後來,他在波希米亞的一個小鎮上認識了女招待特蕾莎,在一起差不多待了一個小時,十幾天后,特蕾莎找到托馬斯,他們當天就發生了關系。

托馬斯一向不喜歡留情人在家里過夜,他會找各種理由將她們送走,但剛見到特蕾莎的那個晚上,她因為得了流感而發燒,在托馬斯家住了整整一個星期。

對于這個幾乎不相識的姑娘,托馬斯感到一種無法釋懷的愛,她就像一個順水漂來的孩子,那麼可憐,而他在床榻之岸收留了他。

一開始,他也像對待其他情人那樣對待特蕾莎,只把她當成眾多情人之中的一個,可漸漸的,他愛上了她,甚至想躺在她的身邊,和她一起死。

但他還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到底是和特蕾莎在一起好?還是一個人更好?

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更好,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所以,當特蕾莎再次來到他的身邊,他就做出了決定,重新投入愛里,重新投入沉重里,去尋找意義。

02

遇見特蕾莎之前,托馬斯很討厭在另一個人身邊醒來,因此也就不愿意跟情人一起入眠,但現在,他渴望和特蕾莎一起入睡。

他覺得,這是愛的體現。

愛很美好,讓人期待,但讓托馬斯感到不安的事情也發生了,特蕾莎開始窺探他的隱私,她會翻看他的信件。

這讓他很惱火。

更讓他感到痛苦的是,一切好像都在和他作對,特蕾莎每天都能對他隱秘的艷史了解到一點新的東西。

他感覺到了愛情的束縛,他不能再無所顧忌地去情人家里過夜,因為他怕她為此感到痛苦。

他給特蕾莎找了新的工作,讓她從一個女招待變成一個女記者。

然而,特蕾莎卻感到痛苦,做各種奇怪的夢,她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托馬斯的不忠,她害怕失去他。

為了減輕特蕾莎的痛苦,托馬斯跟她結了婚,還給她弄了一只小狗。

可托馬斯很快就明白了,即便有小狗的幫助,他還是沒法讓特蕾莎幸福。

在戰亂中,蘇黎世的一家醫院給托馬斯打電話,愿意給他一份工作,幫助他脫離危險的環境,但托馬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因為他發現,戰爭中的特蕾莎,比平時更幸福,她忙碌于拍攝,絲毫沒有想離開的樣子。

可是沒過多久,特蕾莎就提出要離開,因為她在這里一直生活得很痛苦,她以為只要托馬斯離開了他的情人們,她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昆德拉說:

誰要是想要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那他準是不快活。

特蕾莎活得不痛苦,所以她想離開。

然而,此時的托馬斯,已經拒絕了蘇黎世的工作,但他還是像接受判決一樣接受了特蕾莎的愿望,帶著特蕾莎和狗,一起去了蘇黎世。

他采購各種生活物品,一點點往新家里搬,像蝸牛馱著整個家,走到哪兒馱到哪兒,他馱著自己的幸福,沉重,卻甘愿。

奇怪的是,特蕾莎依舊痛苦,依舊做著她那些奇怪的噩夢,因為托馬斯還是托馬斯,他身上的某些東西,就像一種疾病,不可根除。

我們是為了幸福才來到這個世界的,可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我們卻不得不經歷痛苦。

一個人無法忍受無意義的生活,但最后他會明白,尋找意義,尋找美好,有時候就是給自己一副重擔,必要負重前行,方能窺得意義之沉重,而最后人們也會發現,那些看似無意義的日子,卻總是輕松。

03

托馬斯之所以去國外,本來就是為了特蕾莎,他帶著愛情的重擔,放棄了原來的工作,背井離鄉來到蘇黎世。

然而,六七個月后,特蕾莎卻不告而別,留下一封信就回國了,將托馬斯一個人留在國外。

她之所以離開,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沒有力量在國外生活下去,她覺得自己成了托馬斯的負擔。

她原以為,在那些山河淪陷的日子里,她已經變得不再平庸,已經長大、懂事,變得勇敢,但她還是高估了自己。

特蕾莎離開后,托馬斯又開始追問自己,到底要不要和她在一起?到底值不值得?

當他獨自走在蘇黎世的街上,感受著自由的氣息,特蕾莎不再能束縛他,他又成了單身漢,在他看來,未來再次成了一個謎。

到此為止,他已經和特蕾莎一起生活了七年,那些生活的點點滴滴涌上心頭,那時候,特蕾莎跟在他身后,窺探著他身上的一切,重重地壓著他。

而今,她離開了,他身上的重擔消失了,他再次感受到生命之輕。

但才過了五天,他就因思念特蕾莎,而選擇回到特蕾莎身邊,再一次扛起生命之重,扛起命運。

人的偉大,就在于他扛起命運之重。

重回布拉格,重新睡在特蕾莎身邊,感受著她的呼吸,好像是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將他拉回這樣的生活里。

昆德拉說:

肉體是個囚籠,里面有個東西在看、在聽,在害怕,在思索,在驚奇,這東西在肉體消失之后還在,還殘存,它就是靈魂。

特蕾莎曾經對著鏡子尋找自己的靈魂,可是看見的,只是一個軀體,她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她獨自去找托馬斯,因為她知道,托馬斯是大城市的大醫生,有不錯的名望和地位。

她曾經覺得,世界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肉體集中營,一具具肉體彼此相像,而靈魂是根本看不見的。

她想逃離這個世界,于是就找到了托馬斯。

多年之后,托馬斯也覺得,他跟特蕾莎在一起,完全就是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巧合。

這些巧合織成的命運之網,將所有人籠罩其中。

這就是命運,命運用一個又一個巧合去構成人的一生,包括那些重要無比的選擇,只只是無數巧合促成的。

04

對于特蕾莎來說,她希望通過托馬斯改變自己的命運,離開那肉體相似的環境,她做到了。

但另一種痛苦也隨之而來,那就是托馬斯的不忠。

當她凌晨回來,看著熟睡的托馬斯,想吻吻他,卻痛苦地發現,他的頭髮上有女人下體的氣味。

這讓她痛苦。

托馬斯的工作時間是早上七點到下午四點,而特蕾莎的工作時間是下午四點到午夜,如果早上不一起吃早飯,他們就只有星期天可以說說話。

有天她走在街上,奇怪地發現,世界再次變成了一個集中營,人沒有隱私可言。

回到家里,她對著鏡子仔仔細細審視自己,鏡子里的身體原本很美,可此時卻讓她感到失望,因為她沒能成為托馬斯的唯一。

她再也沒法沉默了,于是她說:

托馬斯,我受不了了,我知道,我沒有權利抱怨,自從你為了我回到布拉格,我就不讓自己再嫉妒,但我實在忍不住。

但托馬斯幫不了了她,于是,她和工程師上了床。

然而,這并沒有讓她感到輕松,反而讓她更加痛苦,她感到靈魂在赤裸的、被拋棄的身體里顫抖。

生活依舊在繼續,不可阻擋地彌漫進未來。

托馬斯是醫院最好的外科醫生,但戰爭期間,他發表了一些正當、自由卻不符合統治者要求的文章,院長要求他刪除這篇文章,并發表聲明說那不是他的本意,托馬斯拒絕了,他不愿違背自己的良心。

然而,所有人都希望他反悔,希望他變得懦弱,他開始討厭這些人。

有關反悔的聲明,他一個字也不會寫。

可代價是,托馬斯失去了工作,因為那些言論,他在哪里都不受待見,最后,他成了一個玻璃窗擦洗工,他割舍了有關醫生的一切,身份地位一落千丈。

可事情并沒有過去,他還沒有反悔,還沒有聲明自己反悔,所以人們就希望他悔過,并對此孜孜不倦,好像是在拯救一個墮落的靈魂。

人家寫好了反悔書,但他拒絕簽名。

他說:

善與惡的界限極其模糊,我不要任何人受到懲罰,這不是我的初衷,懲罰一個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的人,是野蠻行徑。

舉世皆濁,個人跟著濁,這是媚俗,是隨波逐流,舉世皆濁,托馬斯不愿同流合污,這是堅持。

05

一個人要主動選擇自己的生活,就要承受相應的重量。

相比之下,隨波逐流永遠都會比較輕松,因為他不必自己去選擇,就能隨著水一起前進。

這種隨波逐流,就是「媚俗」。

昆德拉說:

人們總想以自己的生活制造媚俗,要擺脫它,得付出許多艱辛,令人絕望。

托馬斯拒絕簽字,就是企圖擺脫媚俗,薩比娜追求自由,也是在試圖擺脫媚俗。

在薩比娜看來,媚俗就是自己一生的敵人。

然而,她或許從來就沒有擺脫過媚俗。

人人都是俗人,但有些人在努力脫俗。

脫俗,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生命之重。

托馬斯不愿媚俗,所以他在醫院的工作丟了。

最后,托馬斯和特蕾莎賣了汽車、電視、收音機,用這筆錢在農村買了一個房子,這是他們逃避現實的唯一途徑。

鄉下的生活雖然比較艱苦,但是特蕾莎卻感到幸福,因為托馬斯終于徹底離開了他那些情人,這里只有他們兩,還有一條狗,沒有他人。

平靜的生活,慢慢地過著,後來,狗長了腫瘤,動了手術,但還是命不久矣。

他們兩人都知道這個結果,為此,特蕾莎傷心欲絕。

自從狗狗生病后,他兩就花更多的時間陪著它,他們看著它,然后說它笑了, 只要笑了,就還有活著的理由,即使得了不治之癥。

他們給它照相,想要留住這些美好的瞬間。

狗狗還是走了,這個世界留不住它,但它的死,反而教會了特蕾莎和托馬斯更加珍惜時光。

她那麼害怕失去他。

生命只有一次,誰也沒有機會重來,只要我們能明白這點,我們就不會浪費生命。

06

去到鄉村,托馬斯成了一個卡車司機。

他確實老了,頭髮灰白,干起活來動作笨拙,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壞了。

過去,特蕾莎總是責備托馬斯不夠愛她,她用各種方式考驗托馬斯,她當初獨自回國,就是因為她知道托馬斯會回去找她。

她讓托馬斯來到鄉下,讓他失去了行醫的工作,成了一個粗鄙的貨車司機, 她不斷向他展示自己的痛苦,讓自己的痛苦壓倒他,讓他屈服于她的痛苦,使他不得不退步。

她開始感到羞愧,感到痛苦。

她對托馬斯說:

我是造成你一生不幸的人,你是因為我才來到這兒,是我讓你到了這麼低的地步。

托馬斯問她,這是什麼意思?

她說:

你可以留在蘇黎世,繼續為病人治病。對你來說,你的工作比世界上的一切都重要,我什麼也沒失去,你卻失去了一切。

但托馬斯覺得,他現在過得挺幸福。

特蕾莎說:

可你的使命是做手術啊!

托馬斯反對說:

我沒有使命,任何人都沒有使命,當你發現自己是自由的,沒有任何使命時,便是一種極大的解脫。

他們的生活還在繼續,生命的輕與重還在繼續,我們的生命一舉一動都可能承受著責任重負,最沉重的重負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于它,把我們壓到地上。

然而,最沉重的也成了生命力旺盛的體現,沒有重負的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請,就會飄起來。

選擇輕還是選擇重?

這不是一個問題,因為輕和重,有意義和無意義,在這人世間其實沒那麼明確的分界,他們常常交織在一起,互相纏繞。

07

無論我們選擇生命之重,還是活出了生命之輕,對我們來說,都是唯一的一次,我們不可重來,甚至也不可拒絕。

生命就是一場經歷,我們要做的,就是忍受,并為此付出代價,然后竭盡所能去把握我們所能把握的一切。

無論如何,都要記住,生命只有一次,無論選擇什麼,我們都要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

就像托馬斯,在遇見特蕾莎之前,他流連與情人之間,看似活得輕松,實際上也存在很多問題,他沒有歸宿。

遇見特蕾莎之后,他如同背負重擔,艱難行走,但也讓他的生命更加充實。

所以最后他才會說,自己是幸福的。

事實上,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到底哪種生活才是最好的,因為無論怎麼樣,我們都只能選擇一種人生,沒有機會經歷其他人生。

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去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人生路,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當你被什麼困住的時候,你要反復告訴自己,生命只有一次,人都是要死的,沒有什麼比活得快樂自由更重要。

10件有損「陰德」的事,盡量不要去做!
2023/12/06
有些人和事,你越是接納不了,就越能升華你的生命!
2023/12/05
剛進入職場大家都差不多,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
2023/12/05
遇到人生低谷時,讀讀蘇軾這6句話,激勵了無數人
2023/12/05
太上老君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看懂這句話的人有福了!
2023/12/05
稻盛和夫: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跟別人講道理
2023/12/04
「天命之人,貴人相助」:福緣深厚之人,都有這樣的特征
2023/12/04
「積善之家,必有大福」: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種善因得善果
2023/12/04
「人有惡相,不可相交」:遇到這三類人,不要妄想感化他們
2023/12/04
「天命之人,大福之相」:真正被老天眷顧的人,都有這四個特征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