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呂布為: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唯利是圖。
呂布勇冠三軍,天下無雙,卻在歷史的洪流中一步步功敗垂成,命喪白門樓。
歸根到底,呂布最大的問題是反復無常,重小利而輕大義。
只為珠寶美色,就先后殺死義父丁原、董卓。
興平二年,劉備仁德,收留走投無路的呂布,并將其安置在小沛。
沒想到,呂布竟與袁術勾結,背刺劉備,趁劉備出城迎戰袁術,奪了徐州城。
後來呂布答應與袁術聯姻,女兒已經出嫁上路,他卻因為突然受到漢獻帝的封賞立馬反悔。
隨時可以背棄舊主,隨時能夠背信棄義,沒有情義道德,這樣的人不可能有好下場。
最終呂布被曹操所擒,曹操素愛惜人才,但一想到丁原、董卓的下場,便將呂布縊殺,再梟首。
論語有云: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誠信是做人的根基。
格局小的人為了利益而丟掉最寶貴的信譽,無疑是自掘墳墓。
3
第四層袁紹:
糾結小事,干大事而惜身
袁紹雖是袁氏庶子,但早入朝堂,名望極高,被推舉為討伐董卓的聯軍盟主。
董卓死后,袁紹掌控四州之地,擁兵四十萬,是當時最強的諸侯王。
可惜袁紹鼠目寸光,遇到大事糊里糊涂,對一些微末小事卻格外在意。
興平二年,漢獻帝逃亡到袁紹地盤。
謀士沮授力勸袁紹逢迎天子,以制衡四方,袁紹只擔心會分化自己的權力。
在猶豫之間,曹操星夜派人將漢獻帝接到許都。
看到曹操挾天子以令不臣,處處制約各路諸侯,袁紹后悔不已。
官渡之戰,謀士許攸截獲曹操的催糧書信,斷定許昌空虛,勸袁紹夜襲許昌。
袁紹只關心幼子病情而無心戰事,又因為許攸與曹操是舊識,懷疑許攸是奸細,讓許攸大感失望,轉身投靠曹操,軍營機密全部泄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