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就是一個收斂鋒芒的過程。
不讀《莊子》,不知世界之博大,不曉人生之通透。
歷史上,無論帝王將相,還是詩人墨客,都把《莊子》當作修身的秘籍,反復揣摩研讀。
這部千古奇書里,凝聚了當時世界上最頂尖、最通達的人生智慧。
通過它你可以看到:
在那個禮崩樂壞的年代,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言逍遙、論齊物、談天道、窮宇宙的風姿。
《莊子》里的故事,更是可以讓你明白禍福、得失、是非、榮辱等諸多人生困惑。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有人陷入煩惱,我一般會建議他讀讀《莊子》。
讀懂了《莊子》里這7種思維,再大的人生難題,你也能迎刃而解。
1
山木思維
譯文:
有一個叫石的匠人前往齊國,來到曲轅這個地方,見到一棵被當地人視為神樹的櫟樹。
這棵櫟樹非常高大,前來觀賞祭拜這棵神木的人也非常多。
可這個叫石的匠人卻看都不看一眼,只顧著趕路。
匠人的弟子便問道:「我跟著師傅走南闖北,從未見過這麼壯美的樹木。師傅您卻不肯停步看看,只顧趕路,為什麼呢?」
匠人說:「那樹木不值一提!只是一棵沒有任何用處的廢材罷了。做船定會沉沒,做棺材很快就會腐朽,用來做器具很容易損壞,用來做屋門定會流脂而不合縫,用來它做屋柱定會被蟲蛀蝕。正是由于其為不成材的壞木,毫無用處,所以能長壽,活到現今。」
洞見君說:
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得與失,好與壞,輸和贏。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
就像櫟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長壽,人因為平凡而得享安穩,都是一樣的道理。
《道德經》里也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得失禍福,永遠在貫穿我們的一生。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孫叔敖的人,曾三次出任宰相,又三次被罷官。
可無論什麼境遇下,他臉上神色始終如常。
于是有人就問他:
為什麼你當官的時候,沒見你喜形于色;被免官的時候,也不見你唉聲嘆氣?
孫叔敖笑道:
當不當官不由我決定,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無憂無慮,至于人生起落,大可不必糾結。
的確,人生于世,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若是一味地為了得失糾結,只會徒傷了自己的心志。
莊子說: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把所有的得到,都看作是命中注定;把所有的失去,都當作是人生經歷。
那麼世間之事,便無謂得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
大鵬思維
譯文:
鵬為什麼要升到九萬里的高空?可以用船做個譬喻。
水淺了,浮不起大船。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當作是一艘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這是水淺而船大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如果聚集的風不夠強大的話,那麼負載一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因此,鵬在九萬里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了,憑借著風力,背負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后才開始朝南飛。
洞見君說:
李白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然而在這一日到來之前,大鵬鳥必須經過長久的蓄勢,才會有最后的振翅高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