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苦難中得來,苦難在智慧中消解。
中醫常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身若此,心也如此。
想通了,悟透了,人生的痛苦就會消弭很多。
茫茫苦海,煩惱隨生。
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必須提高自己的認知和境界。
智慧通達,人生自然才能不痛不傷,自在安然。
01情通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人是一種情感動物,一生之中,都在為情所感,為情所迷。
可情隨事遷,世事無常。
情,是幸福的開始,也是傷痛的根源。
得到的時候越幸福,失去的時候就越哀傷。
蘇軾19歲娶了16歲的王弗,夫妻二人恩愛彌篤。
可好景不長,王弗在27歲這年猝然離世,只留蘇軾一人在世間漂泊。
鴛鴦失伴,梧桐半死。
蘇軾心中郁結,在茫茫的山崗上,種下三萬棵雪松,以示思念。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妻子去世之后,蘇軾人生一路下滑,接連貶謫,狼狽不堪。
短短十年,兩鬢已白。
一個午夜,妻子入夢來見,卻也已認不出來他來了。
二人相視無言,淚流千行。
夢醒之后,蘇軾卻說: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想來每年這個時刻,兩人都會在那個長滿松樹的山崗上重逢。
在悼亡的結尾,蘇軾在講生生世世的重逢。
相對于情傷難愈、31歲病亡的納蘭容若,蘇軾生出了另一種豁達。
蔣勛說:深于情,而不困于情。
人要深情,但是不能困頓其中。
生離死別,是所有關系的終點,沒有誰可以一直陪著我們。
告別,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看懂這一點,人就會豁達一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