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詩云:「南陽有絕勝,城下百花洲。」
那年,改革失敗的范仲淹外放到河南南陽:
修亭、筑閣、造百花洲、設立花洲書院,教化民風,忙得不亦樂乎。
有一天,他收到朋友滕子京從岳陽寄來的信,還有一幅洞庭晚秋圖。
滕市長說,我管轄范圍內的岳陽樓已重修完工,邀請范詩人撥冗寫篇美文,宣傳宣傳。
朋友相求,豈能拒絕?只是,范仲淹并沒有到岳陽樓打卡,怎麼寫?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加上幼年在洞庭湖畔讀書的記憶,這位文壇大佬很快腦補出一篇文章。
這便是「北宋散文的壓軸之作」——《岳陽樓記》的緣起。
時光倏忽,悠悠千年,人去樓空,滄海桑田。
岳陽樓依舊屹立在洞庭湖畔,驚艷了千年時光,《岳陽樓記》依舊在書卷和朗朗書聲里流傳千年。
文中的經典名句,彰顯了范文正公的人格魅力,也成為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條,激勵著一代代年輕人。
讀懂《岳陽樓記》,你就會明白孤獨,無常,命運。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把酒臨風,其喜洋洋。ADVERTISEMENT
范仲淹手執筆墨,遙想洞庭湖無限風光:
秋天,秋雨綿綿,陰風怒吼,濁浪沖天,連月看不到太陽,那些文人就會傷春悲秋,一副凄凄慘慘戚戚的樣子。
春天,春暖花開時,晴空萬里,沙鷗翔集,湖面恢復平靜,那些騷客又會心曠神怡,遇上點喜事愈發精神抖擻。
總之,湖面的風光隨天氣改變,游人的心情又隨風景而定。
《岳陽樓記》中這兩句,說的是風景,也是世情。
天氣變化莫測,人們的心境隨之流轉不定,一霎柳暗,一霎花明。
范仲淹站得高,看得遠,認識這種心態的桎梏。
他所追求,是無所偏頗、兼容并包的大格局。
這種格局,就像蘇東坡任職杭州時,閑來游西湖寫下的詩: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在他眼里,晴天,陽光燦爛,波光粼粼;雨天,煙雨朦朧,別有韻味。總之,晴天雨天,都很好,各有各的好。
這種格局,也像蘇州留園內的一個亭子,亭上有一匾額,寫著: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意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不管怎樣的風景,其實可都值得欣賞,真正的智者,日日是好日。
一個人,若以分別心看待萬物,便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西方大哲人羅素曾說:幸福的本源,是人生的參差百態。
心態正了,才能順其自然,活得也就沒那麼累了。
胸襟廣了,才能海納百川,笑看世間生旦凈末丑。
格局大了,才能包羅萬象,領略旅途中的氣象萬千。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人生一世,總在上下求索。
幼年喪父的范仲淹,隨改嫁的母親從蘇州到了長山的朱家,改名朱說(yue)。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