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中,談到自己筆名的由來。
他直言,自己小時候放牛時,沒什麼事情做,就愛管閑事,亂說話。
無論遇到什麼人什麼事,他總會插上嘴,結果時常惹來一身麻煩。
一回到家,母親就哭著訓誡他一頓。
父親語重心長告訴他:兒子,你少說話,管好自己就行。
所以當他後來開始作家生涯時,為自己起了一個筆名「莫言」。
就是為了叮囑自己少說話,管住嘴。
其實不僅是說話,為人處世也是如此。
當你費盡心思想要插手別人的人生,最終只會讓自己反受其累。
就像《論語》所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連自己都活得不夠好,哪有什麼資格要求他人?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好自己,克制自己糾正他人的欲望。
莫言成名后,曾有不少讀者請求他寫一篇文章,專門分享讀書方法。
莫言就在散文《雜談讀書》里,做了兩點回應:
第一,讀書就如穿衣吃飯,各有各的方法,我的指導說不定會影響你們閱讀。
第二,我的女兒正讀國中,我從不去指點她的功課,因為時代變化,我的老方法說不定不適合她。
在莫言看來,無論是經驗過時,還是人各有異,都不應去輕易指點他人。
其實做人也是如此,用自己的經驗,去指導別人的人生,很可能會將對方引入歧途。
因為別人的幸福,你未必懂得;他人的苦衷,你也未必全知。
董宇輝就曾在直播間里,自責道:
我現在和我弟盡量少聯系,只要不聯系,他應該就不會反應過來,他現在生活的困難都是我一手造成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