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人間本就瑣碎,世俗之人又多喜好憂,于是便將那瑣碎之事放入心頭,從而生成了各種煩惱之念,最終折磨了自己,也使身邊的人感到痛苦。
而能抵御和粉碎這萬千煩惱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在于我們的內心,正所謂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一個「靜」字,便能抵御這萬千世間瑣碎。
《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叫做:福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無事清閑,而最大的災禍莫過于多心猜忌。只有每天辛苦忙碌的人,才知道無事清閑的幸福;只有心平氣和的人,才知道多心猜忌的危害。
生活的本質本就純真樸實,只是人心有萬相,當心不靜的時候,這些相便顯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由貪嗔癡慢疑等心之五毒作祟,擾亂了我們去看清生命實相的根本。
就好像在生活中,我們本來可以安心去過當下的生活,去享受當下這一刻的寧靜,但是我們總是依戀著過去,又擔憂著未來,在無盡的憂慮和焦慮中誠惶誠恐,這自然會給我們普通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煎熬。
所以《金剛經》中便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所謂「住」就是執著,心有執著的時候,自己必然會因著執著心而產生妄想,妄想存在的那一刻,我們的個人已經被妄想所支配了。而「應無所住」,就是不要有所執著,正所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即是過去,現在也即將為過去,世間一切都在變化,我們的心也在變化,當我們將未來當做未來的時候,未來或許已經成為現在,當我們在念叨著現在的時候,現在或許已經已經成為過去,所以凡事不必執著。
世間一切都是遷流不息的,只是當我們深深執著其中時,這件事情在我們意識不到的地方就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而我們所執著的都是摸索不定的妄想而已。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列御寇給伯昏無人表演射箭的技術,把弓拉得很滿,同時在肘上還放了一杯水,把箭射出去,第一支箭射向靶心,第二支箭也射中同一目標。這個時候列御寇好像木偶人一樣不動聲色。
伯昏無人說:「這是有心射的箭,還不是那種無心射的劍,我要是和你登上高山,站在高聳的石頭上,下面是萬丈深淵,你還能射嗎?」
于是伯昏無人登上高山,腳踩危石,身臨萬丈深淵,背對著深淵向后退,腳跟懸空,請列御寇上來。
伯昏無人說:「至人,上觀青天,下測黃泉,縱馳八方,神色不變,現在你驚慌失措,神色不定,你想射中目標就很困難了。」
在這個故事中,列御寇是一個射箭技藝高超的射手,但是身臨深淵的時候,他卻伏地趴下,汗流浹背。這就說明當一個人心中有所執念的時候,再高明的技能也難以發揮出來。
就像世俗之間的人一樣,當一個人心中有所執著的時候,再純真的本性都不能展露其本來面貌,而人之所以能創造偉大的成就,首先就在于他能在純潔的本性之中獲得力量,由此作用于他的人生。
世間也并不存在一個人總是三心二意,做事也不能專注于其中的人,還能在相應的領域取得成就的,當一個人的思緒越是紛亂復雜,那麼他就越不能將心專注于事物之中,也不能窺探到事物的根本本質,更無緣以事物為基礎,塑造更好的機緣。
思緒復雜者皆不能有所作為,而更何況滿是機巧手段者,世間時常有充滿機心,擺弄手段,這樣的人即便在世俗之中能獲得短淺利益,但是也難以獲得取得偉大的成就,這樣的人終其一生只是碌碌無為的庸眾小人而已,因為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已經占據了他的內心,覆蓋了他的本自澄明的內心本色。
所以,一個人只有在平常心境下,他的技藝才能得到完全的發揮,所以在每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不要將心放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面。
心神越是紛繁復雜,人生所遭受的痛苦就會越多,無事才為福,多心即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