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史記》:反觀內省,此心清明
2023/12/17

ADVERTISEMENT

一、

據《史記》記載:趙良見商鞅的時候,對商鞅說過這樣一句話:「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意思就是說:能聽取反面的話叫做聰,能自我反省叫做明,能約束自己叫做強。

人生所有的進步都是在反觀內心、約束自我之后所得到的,因為紅塵是道場,念起便是人生,當心念一動的時候,人生的所思所為都會從這個念頭開始萌發出去。所以能夠具備清醒審視念頭的覺知,修養清靜智慧的心思,由此抓住問題轉變的機緣,必然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決定人生的禍福,這體現的也是人生的智慧。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所犯的問題,就是既不能清醒審視問題,也不能以理性調整自身的態度,只是讓自己迷失于紅塵表象之上,縱心于妄念與偏見之中,最后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讓本來平安和順的生活充滿障礙與問題,繼而在問題之上也不能做到及時止損,反而讓人生更加凄涼。

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意思就是說:在恩惠中往往也存在禍害,所以在得心快意的時候要想到早點回頭;遇到失敗挫折的時候反而會轉為成功,所以失意落寞的時候,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ADVERTISEMENT

正所謂見相非相,在淺薄意識的支配下,人總是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事物背后所潛藏的另一面影響,那麼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不管是世間的好和壞,都潛藏著另一面我們所看不見的影響。所以人生的智慧就是要放下自己的淺薄之念,而以理性去看到應該看到的東西,就好像《菜根譚》所說的一樣,得意的時候要早點回頭,在失敗的時候也不要輕言放手。

當吳王夫差將越王勾踐圍困于會稽山之后,沒有選擇斬草除根,永絕后患,反而輕信了讒言,導致留下禍患。

後來過了幾年之后,夫差聽說齊景公死了,大臣們都在爭權奪位,新立的國君地位虛弱,于是出動軍隊,北伐齊國。

伍子胥聽說這件事情之后,趕忙到夫差面前勸諫說:「勾踐現在吃飯只吃一個菜,生活樸素,關心百姓,吊唁死者,慰問病人,這正是想著將來要用到老百姓的緣故,此人不死,必定成為吳國的隱患,現在對于吳國來說,越國的存在就好像人的心腹大患一樣,大王不先消滅吳國,反倒去致力攻打齊國,不是全搞錯了嗎?」

夫差當時沒有聽伍子胥的勸告,就去進攻齊國,在艾陵之戰中打敗齊軍,由此威名大震,使得鄒、魯等國的國君大為懾服。

然后夫差勝利凱旋,班師回朝,從這件事情之后,夫差就更加不聽伍子胥的勸告了,伍子胥由此知道吳國大難不遠了,便將他的兒子托付給齊國的鮑牧,自己去吳國交差,後來吳國的結局正如伍子胥所料。

ADVERTISEMENT

二、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能夠在作戰之中取勝都是一個好的事情,但是如《道德經》中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熟知其極,其無正也」,好的事情背后也潛藏著壞的因素,而主導好壞顯現的根本,則在于自身。

如果一個人察覺不到好的事情背后所潛藏的另一面影響,因自身淺薄而導致壞的因素顯現,就會由福生禍,而「眾生畏果」,在問題出現之前,沒有人會意識到人生多數問題都源于自身,只有結果出現之后才開始自怨自艾,深陷于痛苦糾葛之中。

就像夫差一樣,當他在艾陵打敗齊軍從而威名大戰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在他正得意萬分的那一刻,禍患就已經存在于他的得意之中了。因為他的得意,對于戰爭才缺少了一份敬畏之心,也因為他在未聽勸告之下仍然取勝,所以對于伍子胥的逆耳忠言更不屑一顧。作戰取勝對于他來說,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但是卻未曾意識到,禍患就存在于這份虛榮心之中。

而勾踐則剛好相反,勾踐的狀態也對應了《菜根譚》中所說「故拂心處,莫便放手」的道理,當勾踐被困會稽山的時候,就派文種帶著厚禮去給吳國的太宰伯嚭行賄,請求講和,後來在吳王的寬容之下才得以茍且生活。

而在這種情況下,勾踐從來沒有放下自己重振越國的理想,所以才選擇了艱苦忍辱的生活,培養自己的意志,并不斷收斂民心,最后終于得以在夫差驕縱之時,趁機戰勝了吳王。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明白一個道理,就是「禍福不由相定」,我們在自我主觀意識的支配下,所見到的也只是事物的外在表象,如果只能見到表象,并任由自己停留在表象之中,那麼人生終歸只能活成一種悲劇。如果具備高于迷惑之處的覺知力,能夠清醒審視自身以及理性控制念頭,那麼我們所能塑造的,一定是完全不同的人生結果。

當人生遇見好的事情時,可以得意但得意不必忘形,人生遇見壞的事情時可以難過,但不能由難過支配自己的人生。

ADVERTISEMENT

就像《中庸》之中所說的一樣:「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怒哀樂這一切情態都是人之本性,我們可以允許本性存在于我們的內心,人不能完全剝離本性而獨立存在,但是本性產生動作之后,就要使情態適度,這是智慧。因為只有控制自己的理性,駕馭自己的情緒,才能避免讓情緒支配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成為情緒的傀儡,讓自己淺薄一生。

而趙良對商鞅所說的「反聽、內視、自勝」,都是讓我們從淺薄走向智慧的途徑。

將此融入人生中,就是做到足夠包容,真誠地聽取本來不那麼認可的建議;具備隨時向內反省,隨時察覺自我的念頭;并修養足夠強大的意志力,去戰勝自我的傲慢與偏見,這都是讓人生逐漸清醒且睿智的根本,也是抓住禍福轉變的機緣,以此三點修養自身,定然能因此受益。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