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創業職場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熱點新聞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生活常識
科技遊戲
旅行風光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奇趣
装修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健康養生
育兒分享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歷史趣聞
歐洲王室
娛樂明星
植物
搞笑故事
设计
酷車
獅城資訊
毛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搞笑貼圖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小事不做,大事不成」,《道德經》里的10個道理
2023/11/01

《典籍里的中國》播出《道德經》一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的思想涵養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塑造了中華民族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

一些《道德經》里的句子,至今看來,依舊充滿哲理、令人受用。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最高的品德和修養就應當如水一樣。

其實無論是做人、交友還是處事, 如果能多一些如水般溫和純凈、海納百川的氣度,多一些如水般適應百態、順勢而為的豁達,多一些如水般滌蕩塵污、川流不息的能量,想必也能更好地在這個世上「奔騰」吧。

02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不自我炫耀的人,反而更容易被人看到;不自以為是的人,反而更容易名聲顯赫;不自吹自擂的人,反而更容易功勛卓著;不自高自大的人,反而能長期有所長進。

可以說,謙虛一直是中國人最崇尚的品質之一,但又和自貶絕不相同,很多時候,它更接近一種能沉下心來做自己的事的態度—— 不事聲張,也不和別人爭什麼,安心做事,自有結果。

03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色彩過于繁多,就會使人眼花繚亂;聲音過于繁多,就會使人聽覺失靈;食物過于繁多,就會使人食不知味。

物欲太多,有時會使人看不清事物本來的樣子,失去了初心。就像現在很多人都會感慨,明明物質豐富了,但小時候那種一根白糖冰棒就能滿足的快樂卻好像不多了。 也許,適當減少些物欲,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反而能收獲簡單純粹的快樂。

04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與其捧得盆滿缽滿,不如適可而止;把器物捶磨得過于尖銳,是難以長久保持(這種尖銳)的。

有句話說: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難填滿,一個是大海,一個是欲望。」貪圖功名利祿的人,常常得寸進尺不知節制,所以, 學會知足是一種智慧。還有一句話叫: 「過剛易折。」恃才傲物的人,常常容易鋒芒過露,所以, 韜光養晦有時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05 曲則全,枉則直, 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委曲反能保全,彎曲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舊反能更新,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

這句話,幾乎完美詮釋了何為「辯證思維」,正面與負面,并不是絕對的東西,它們相互包含,也可以相互轉化。(是不是想到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一句?)就像作家王蒙說的: 「你在功名上、俗務上、金錢上、風頭上曲了,枉了,洼了,敝了,少了;你在事業上、學問上、智慧上、境界上、大道上、貢獻上才能有所進取,有所獲得,有所創造,有所作為。」

06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最剛直的東西好似彎曲的,最靈巧的卻仿佛很拙笨,最善辯的卻好像不善言辭。

相比之下,大家可能對「大智若愚」更熟悉一點。其實, 無論是「大智」,還是「大直」「大巧」「大辯」,都像是一個人人格的真實形態,而「若愚」「若屈」「若拙」「若訥」只是它們的外在表現。與其說這是一種「迷惑」,不如說它是一種智慧: 真正高尚的人格,不是外在形式上的表露,而是內在生命的豐厚。更不用說,「愚」「屈」「拙」「訥」本身也可以是一種智慧。

0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了解別人可以說是機智,但能認識自己才叫聰明。能戰勝別人只能說明你有力量,而能戰勝自己才叫強者。

我們一生都在與自己相處,了解自己、反思自己、戰勝自己、與自己和解……這些命題,也許比了解他人和這個世界還要困難。 自知者明,一個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會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會知道自己要朝什麼方向而去;自勝者強,一個能戰勝自己的人,比較容易在遭遇困境時,落落大方地走出來。

08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端莊方正卻不生硬,棱角分明卻不傷人,坦直率真卻不放肆,明光發亮卻不刺眼。

哪怕是那些令人稱道的性格,一旦極端,也容易傷害到別人,所以在人際交往時, 方正的人,注意不要過于生硬;銳氣十足的人,注意不要刺痛別人;喜歡直言的人,要把握好分寸;風光無限的人,別太過炫耀。也就是說,可以多一點為他人考慮的心。(這一句和孔子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有異曲同工之妙。)

09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天下的難事,一定是從容易處做起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微處開端的。

人們常說:「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性格、素質、思想、格局、能力、責任感,都是從他對待小事、易事的態度和標準中折射出來的。眼高手低,容易一事無成;言勝于行,難有實質進步。把小事做好是一種優秀的習慣,也是做好大事的底色。

(《道德經》里另一句為人熟知的名句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在最后階段,仍然像開始時一樣認真謹慎,則做事沒有不成功的。

做事的時候,常常會面臨這樣的情況:開始時干勁十足處處慎重,時間一長,許是遭遇了瓶頸,許是覺得厭了倦了, 熱情慢慢消退,態度也漸漸松懈起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爛尾」。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說的就是堅持和一以貫之的重要性。 若能多一些「不忘初心」,就能多一些「方得始終」,少一些「無疾而終」。

10件有損「陰德」的事,盡量不要去做!
2023/12/06
有些人和事,你越是接納不了,就越能升華你的生命!
2023/12/05
剛進入職場大家都差不多,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
2023/12/05
遇到人生低谷時,讀讀蘇軾這6句話,激勵了無數人
2023/12/05
太上老君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看懂這句話的人有福了!
2023/12/05
稻盛和夫: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跟別人講道理
2023/12/04
「天命之人,貴人相助」:福緣深厚之人,都有這樣的特征
2023/12/04
「積善之家,必有大福」: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種善因得善果
2023/12/04
「人有惡相,不可相交」:遇到這三類人,不要妄想感化他們
2023/12/04
「天命之人,大福之相」:真正被老天眷顧的人,都有這四個特征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