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非常善于哭,甚至有「劉備的天下是哭來的天下的說法。」然而在正史中,劉備并不是好哭的仁柔君主,他剛烈而勇敢,從不輕易落淚。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劉備在正史中,實際只哭了一次,而這一次他剛剛喪失了一位肱股之臣。
法正,字孝直,出身于名門之后。東漢大亂時,他避地于西蜀,成為當地領主劉璋的臣子。然而劉璋暗弱無能,實現不了法正的抱負。因此,法正與孟達、張松設計,引荊州劉備入主西蜀,實現宏圖霸業。
之后,劉備以幫助劉璋抵御漢中張魯之名,進入西蜀。然而劉備很快與劉璋決裂,兩方發生激烈交戰。
得到法正后,劉備終于步入了事業的頂峰。諸葛亮雖然名曰謀士,但實際地位卻是二把手,劉備出征,諸葛亮便要留守。因此,劉備在行軍打仗時,缺乏一位能給他出謀劃策之人。劉備戎馬一生、身經百戰,正面作戰自然是沒問題的,但在奇謀和戰術方面,卻有所欠缺,需要謀士提點。相比于善于戰略的諸葛亮,法正是戰術型謀士,總能給出關鍵性意見。
對于法正,劉備是相當欣賞的,對于諸葛亮來說,也同樣如此。和性格端正的諸葛亮不同,法正為人睚眥必報,有很多仇家。因此,有很多人向諸葛亮告狀,希望能懲治法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