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北京秋季拍賣會里,一本叫《可惜無聲》的畫冊以9520萬的天價成交,刷新了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成交記錄。
畫冊上荷花、稻穗、牽牛花、水仙等栩栩如生,螳螂、蜻蜓、蟬、峰等小蟲穿插其間,或棲息樹葉,或競逐花陰,或振翅欲飛。
畫雖無聲,可觀之卻如有聲。
這本畫冊的作者,就是齊白石。
和一些人少年成名不同,齊白石家貧,14歲就做了木匠,快三十歲才學畫,57歲還默默無聞,但他不慌不忙,慢慢地畫,用心地學,一直活在自己的節奏里。
陶淵明說:
四十無聞,斯不足畏。
而現如今的我們,都太急于得到某種結果,而忘了真正沉下心去做一件事情,沒有真正扎根于生命,而是被外在推著走。
最終隨波逐流,一輩子也沒法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1864年1月1日,齊白石出生在一個小山村,祖祖輩輩都是地道的農民。父親是一個勤勤懇懇的老實人,努力種地,維持生活,照顧家人。
按照族譜,齊白石這一輩,應該是「純」
3歲以前,齊白石的身體真的是弱不禁風,小病不斷,大夫說要忌食,列了一大堆不能吃的食物清單。
然而,1866年,齊白石三歲生日剛過,他如有神助,身體一下子全好了。
齊白石的爺爺,是個地道的農民,卻通過自己的努力識得數百個字,他通過自己生活得出一個結論,要想活得更好,一定要多讀書,所以他經常教小白石識字。
年幼的齊白石,好奇地問:
為什麼要識字?
這位慈祥的老人說:
不識字,就要吃苦。
就這樣,齊白石一直跟著爺爺識字,但老人家那幾百個字,也很快就教完了,6歲的時候,齊白石被送去了學堂。
齊白石學習很認真,經常手不離書,口不離詩。
這種刻苦學習的習慣,他保留了一輩子。
讀著讀著,他開始喜歡上畫畫,他在所有能畫的地方畫,畫所有能畫的東西,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
他畫得越來越像,同鄉的同學開玩笑說:
你簡直可以去當畫匠。
這位同學大概也想不到,多年以后,齊白石會成為畫壇一代宗師。
有一次,齊白石看見一個釣魚大爺,他想要畫下來,就仔細觀察,直到後來他覺得,閉上眼睛就能想到此人的樣子,他就回去開始畫,可是畫來畫去,總覺得還差點什麼。
奧,原來是耳朵畫得不好,齊白石趕緊回去,再仔細看看釣魚人的耳朵,再畫時總算滿意了。
人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可能,但很多人連去探索的機會都沒有,就將自己綁在某種東西里。
人不是一下子成為的,是慢慢成就的。
齊白石漸漸長大,齊家的孩子也越來越多,家里越來越困難,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齊白石輟學了。
因為幾歲的齊白石,已經能幫家里干活了,他挑水、種菜、掃地、放牛,幫忙照顧兩個弟弟。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上山砍柴。
他喜歡畫畫,有時候就算打柴也不忘畫畫,一畫就入了迷,他也沉迷于看書,有時候看得入迷,柴也沒砍到,祖母對他說:
你生錯了人家啊,三日風,四日雨,哪有文章鍋里煮?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