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北京秋季拍賣會里,一本叫《可惜無聲》的畫冊以9520萬的天價成交,刷新了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成交記錄。
畫冊上荷花、稻穗、牽牛花、水仙等栩栩如生,螳螂、蜻蜓、蟬、峰等小蟲穿插其間,或棲息樹葉,或競逐花陰,或振翅欲飛。
畫雖無聲,可觀之卻如有聲。
這本畫冊的作者,就是齊白石。
和一些人少年成名不同,齊白石家貧,14歲就做了木匠,快三十歲才學畫,57歲還默默無聞,但他不慌不忙,慢慢地畫,用心地學,一直活在自己的節奏里。
陶淵明說:
四十無聞,斯不足畏。
而現如今的我們,都太急于得到某種結果,而忘了真正沉下心去做一件事情,沒有真正扎根于生命,而是被外在推著走。ADVERTISEMENT
最終隨波逐流,一輩子也沒法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1864年1月1日,齊白石出生在一個小山村,祖祖輩輩都是地道的農民。父親是一個勤勤懇懇的老實人,努力種地,維持生活,照顧家人。
按照族譜,齊白石這一輩,應該是「純」字輩,所以家人給這個新生的孩子起名「純芝」,希望這個孩子長大以后能像芝蘭一樣品格高貴。
3歲以前,齊白石的身體真的是弱不禁風,小病不斷,大夫說要忌食,列了一大堆不能吃的食物清單。
然而,1866年,齊白石三歲生日剛過,他如有神助,身體一下子全好了。
齊白石的爺爺,是個地道的農民,卻通過自己的努力識得數百個字,他通過自己生活得出一個結論,要想活得更好,一定要多讀書,所以他經常教小白石識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