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老舍寫完了《大明湖》,交給《小說月報》發表。
但在次年的一場大火中,文稿化為灰燼。
由于文稿沒有副本,老舍重新寫了《貓城記》,結果兩家單位爭奪發行權。
為了平衡兩家的關系,老舍便趕寫了小說《失婚》,僅用了70多天時間,一氣呵成。
《失婚》是老舍自己最滿意的作品。
四十年代初,老舍在云南龍泉鎮要求北平研究院歷史研究所的學生選舉他的最佳作品,大家一致投《駱駝祥子》的票,老舍卻說:「非也,我喜歡《失婚》。」
小說講述民國時期的北平,一群財政所小職員的悲歡離合。
書中的人物大多在「失婚」這件事上掙扎,但最終沒有一個人失婚。
小說用幽默辛辣的文風,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洞察了當時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彷徨。
《失婚》看似雞毛蒜皮,卻能引起當代人的強烈共鳴。近百年過去,小說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依然對現在的我們大有啟迪。
表面一團和氣,其實不堪一擊
張大哥是土生土長的北平人,他深以為傲。
在他看來,世界的中心是北平,北平以外都是鄉下人。
做媒人和反對失婚,是他最熱心的兩件大事。
他是財政所的職員,負責采辦工作,活少油水多,但他公平公正,絕不私吞。
工作清閑,說媒卻從不閑著,而且絕不馬虎。
在他心中有桿秤,雙方條件稱一稱,半斤八兩,絕不失衡。
不僅創造結婚,更要消滅失婚,只要他出馬,失婚念頭統統扼殺在搖籃中。
串門是張大哥的日常工作,各種人情關系了如指掌。人人見到他都是笑臉相迎,如同見到了活菩薩。
妻子張大嫂和他情投意合,也是說媒的好幫手。
春風得意馬蹄疾,美中不足是兒女。
張大哥一路砸錢、托關系,讓兒子張天真讀到大學,可是他游手好閑,還倡導自由戀愛,張大哥只能干瞪眼。
女兒張秀真讀高中,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哭天喊地非要住到學校去。
這天,兒子張天真被巡警五花大綁地捆走,張大哥的生活瞬間深陷泥潭,而他經營多年的關系網也突然失靈。
只有一向老實巴交的同事老李提議聯名營救,其他人都避之不及。
財政所甚至落井下石,炒了張大哥的魷魚。
張大哥一直對自己的好人緣洋洋得意,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劫難,讓他看清了殘酷的真相:
看起來密不透風的關系網,如同一張華麗的蜘蛛網,其實一捅就破。
真正肯與你患難與共的人,寥寥無幾。
生活中,許多人像張大哥一樣,熱衷于各種關系學。
在他們看來,人情可以搞定一切。只要建好關系網,就可以左右逢源,暢通無阻。
因此,每日觥籌交錯,迎來送往,似乎朋友遍天下。
就像電視劇《蝸居》中宋思明所言:「關系這個東西啊,你就得常動。越動呢就越牽扯不清,越牽扯不清你就爛在鍋里。要總是能分得清你我他,生分了。」
可是深諳關系哲學的宋思明出事時,看到的也只不過是大家的明哲保身。
因此,關系的真相是,當你有用時,關系擰成一股繩,大顯神通;當你無用時,關系立即分崩離析,一無是處。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曾說:「當你有權有勢時,你會發現你的朋友多如牛毛;一旦烏云籠罩你的頭頂,你就孑然一身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