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劉邦:真正的強者,善敗、善師、善慫
2024/01/06

ADVERTISEMENT

善師者不陣,善敗者不亡。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

他生于農家,前半生碌碌無為;起于卒伍,后半生大器晚成。

從屢戰屢敗到敢打必勝,從屈居人下到睥睨天下,劉邦的霸業路走得十分坎坷。

他的一生,曾多次跌落谷底,但總能逆襲而上、愈敗愈強。

01

善敗

史書記載,劉邦在和項羽的對戰中,輸了六大場,三十多小場。

彭城之戰,項羽帶領三萬楚軍,在半日之內擊潰劉邦帶領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

五十六萬兵馬,被殺十多萬,溺死者不計其數,其余全部走散,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

這是劉邦自起兵以來最大的慘敗,他的父母和妻子都被項羽俘獲。

眾諸侯都認為劉邦經此一敗,必定一蹶不振,滅亡是早晚的事,便紛紛背漢向楚。

然而,劉邦并沒有因此沉淪,他立馬調整策略,退守滎陽。

他先安排韓信、灌嬰擊退楚軍追兵,穩住陣腳。

然后利用成皋的地形優勢,與項羽做長期抗爭。

就這樣,劉邦慢慢休養生息,養精蓄銳,三年后于垓下一舉殲滅楚軍。

《漢書》有云: 善師者不陣,善敗者不亡。

人生不是一條光滑的直線,而是一條波折的曲線,有成功更有失敗。

弱者越挫越衰,強者越挫越勇。

一個人能不能成事,就看有多大的抗挫力和反彈力。

多少次被擊垮在地,就多少次爬起來,渡盡黑暗便見光明,翻越低谷便是頂峰。

垓下之戰,項羽兵敗被困陰陵,心灰意冷地對部下說:

「我起兵八年,經歷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從來沒有敗績,今天被困在這里,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

即便部下拼死助項羽突圍至烏江,江東還有數萬兵馬等著他,他卻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自刎而死。

ADVERTISEMENT

這是項羽第一次大敗,也是最后一次大敗。

一個人對待成敗的態度,就是他能抵達的高度。

登頂之路,命運會布危局、設險關,不會輕易允許一個人直抵山巔。

失敗對弱者來說,是千溝萬壑、崇山峻嶺,但對強者來說,不過是山澗小溪,跨過去就是通天大道。

02

善師

劉邦出身農家,年輕時做了游俠,崇尚墨家思想,鄙視儒生。

可當儒生陸賈以儒家治國理念勸諫時,劉邦立馬端茶倒水向他討教秦亡漢興、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資借鑒。

還封陸賈為太中大夫,稱他為師。

楚漢之爭時,劉邦常和韓信一起演練兵法,韓信總能壓他一頭。

韓信還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臣多多而益善耳。

聽到自己不如別人,劉邦不僅不怒,反而經常找韓信學習兵法。

劉邦從善如流,聽到別人的勸諫,改之;看到別人的長處,學之。

因此《王命論》中對他的評價是: 從諫如順流,趣時如響赴。

古人說:見賢思齊。

厲害的人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優秀,不會嫉妒,只會靠近。

因為這意味著自己能學到新的東西,可以慢慢精進自己。

統一全國后,劉邦并沒有大肆宣揚自己的功績,反而感慨: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

鎮守國家,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

連兵百萬,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

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我愿意聽他們的,向他們學習。

ADVERTISEMENT

而項羽有范增這樣的能人,卻言不聽計不從,所以被我打敗。」

越是淺薄的人,越容易被一時浮云遮望眼,自認為天下無人可及。

越是大格局,就越明白自己的渺小,懂得俯下身來向別人學習。

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力行。

處世最大的智慧,就是坦然接受自己會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然后擇善而從,在人生道路上日拱一卒。

03

善慫

公元前209年,楚懷王立下盟約:先入關中者為王。

兩年后,劉邦向西挺進,直入關中。

這讓剛贏得巨鹿之戰的項羽十分憤怒,以為劉邦有稱王的野心。

劉邦并沒有因一時勝利迷失,而是選擇退軍霸上,乖乖將關中讓給項羽。

更是帶上幾車禮物,親自來到項羽營前,極其恭敬地說:

「我先入關中只是為了幫助將軍掃除障礙,日夜期盼項王早日到來,怎麼敢稱王呢?」

態度之誠懇,讓項羽認為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怒火也隨之煙消云散。

想起蘇軾的一句話,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遇事一味爭強,容易失了方寸,也容易堵死自己的后路。

而懂得退讓的人,敢于俯身低頭,最終借力成事,直上青云。

鴻門宴上,戰戰兢兢的劉邦剛走出項羽的營賬,準備開溜,卻碰到了雍齒。

雍齒本是劉邦的部下,後來背叛到項羽那里,他一眼就看出劉邦想要逃跑的念頭。

面對這個曾經背叛過自己的人,劉邦直接給他跪下,請求放自己一馬。

這一跪,連雍齒都看不起他。朝劉邦臉上踹了一腳,呸了一聲,放他走了。

都說劉邦臉皮厚,可如果不是生死存亡的關頭,誰又愿意給人磕頭下跪呢?

低下去的是頭,撿到的是命啊。

在這之后,項羽徹底對劉邦放下戒心,封他為漢王,還將巴蜀和漢中四十一縣作為劉邦的領地。

人生在世,誰又能活得瀟瀟灑灑?

在適當的時候認慫,審時度勢,韜光養晦,既是明智之舉,更是對自己的保全。

能忍別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別人所不能成。

認慫,絕非懦弱,而是強者主動選擇的謀略。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長樂宮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三年亡秦,四年滅楚,劉邦在知天命的年紀,創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跡。

但在成功之前,劉邦也是歷經艱辛,磨難重重。

前半生一無所成,48歲才揭竿起義,一路闖蕩下來更是頻陷困境,甚至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若你對人生感到迷茫,不妨讀一讀劉邦。

看他如何觸底反彈,看他如何忍辱負重,看他如何博采眾長。

或許,從他的故事里,你可以找到向陽而生的力量。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