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一段很有趣的話:
你是司機時,會覺得路人要守規則;你是路人時,會覺得車主需要禮讓。
你是老闆時,討厭員工太懶散;你是員工時,覺得老闆很是嚴苛。
你是富人時,覺得炫富是一種家常便飯;你是窮人時,就會認為炫富是顯擺。
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未曾經歷過,所以無法感同身受。
其實每件事情都沒有真正的錯與對,只是習慣性站在自己角度上思考,認為自己是對的,固執中帶有偏見。
俗話說得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是這個意思。
觀念不同,想法不同,經歷不同,所處的世界就不同,既然無法感同身受,那就試著換位思考。
如果試著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對他人是理解,也是尊重。
正如康德所說:「我尊重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并不認可,但我可以盡可能地去理解。
友誼換位思考,是真心
有人說,換位思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一個會換位思考的人,不會只顧自己想法,考慮自己感受,而無視朋友心情,而是尊重朋友內心感受,讓他感到開心、快樂。
民國才女張愛玲的好友炎櫻,正是這樣一個只顧自己感受的人。
私交甚好的兩人,從知己走到絕交,究其原因是因為炎櫻不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別人難處。
在張愛玲剛遭遇了一段糟糕的感情,心力交瘁,經濟拮據時;相反,則是炎櫻功成名就,幸福美滿之時。
她完全不顧及好友難受的心情,向張愛玲講述自己的快樂,讓她心生反感。
後來,張愛玲與美國作家賴雅結婚,當時的賴雅已經是個白發蒼蒼的老頭,經濟貧窮,身體也不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