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馬原說:「一輩子讀過一本經典和沒讀過一本經典的人生,完全不一樣。」
在世界文學叢林里,經典名著有很多,但能影響到一個時代歷史進程的,卻屬罕見。
其中,斯托夫人的代表作《湯姆叔叔的小屋》,便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書中,斯托夫人借由黑人湯姆顛沛流離的一生,描繪了美國南方黑人的悲慘境遇,揭露了奴隸制度的黑暗與罪惡。
該書一經問世,便被翻譯為數十國語言,在全美掀起一股廢奴主義浪潮。
然而,不同于尋常的廢奴文學小說,在書中,斯托夫人不光描寫黑人受壓迫的慘狀,還著重刻畫不同莊園主的觀念和思想。
眾生相中,有人因高人一等的身份,在虛無縹緲的優越感中迷失本心;
也有人憑借發自內心的謙卑和尊重,贏得他人的敬仰與愛戴。
劉慈欣說:「弱小與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重溫《湯姆叔叔的小屋》,我讀懂了小說隱匿于「政治」外衣下的生存智慧。
那就是,一個人最大的本事,不是你能做到多少事,而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一個人最大的愚蠢,盲目性優越
故事發生于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前夕。
當時的美國南方,主要由白人統治。
棉花種植,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從非洲運來的黑人及其后代,則淪為他們的廉價勞動力。
主人公湯姆,便是生活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的一名黑人。
在經歷了一路的輾轉流離后,他最終被交易到麥格里手中。
麥格里是位極其殘忍的農場主。
在棉花收成的季節,為了防止黑人偷懶,他將兩名體格強壯的黑人——山寶和琨寶提拔為監工。
可沒想到,山寶和琨寶卻因此滋生出強烈的優越感。
明明都是被剝削的一方,但他們卻仗著手中的特權,到處耀武揚威,裝腔作勢:
只要看到有人沒采到足夠的棉花,或是有誰讓他們覺得不順眼,他們便會揮起手中的皮鞭,狠狠打到對方身上;
在看到農場新來了一名長得漂亮的女黑人后,他們蠻橫地用武力把她擄走,肆無忌憚地破壞別人的婚姻和家庭;
在強行把對方占為己有后,山寶更是心安理得地命令她替自己干活。
他們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打壓著身邊每一位能打壓的人,仿佛自己才是這片農場的真正統治者。
認知心理學上,有個「達克效應」,指的是能力不足的人,會有一種虛幻的優越感,誤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優秀。
就像書中的山寶和琨寶,因為無知,錯把位置當本事,沉浸在特權帶來的優越感中無法自拔。
殊不知,在農場主麥格里看來,他們不過是自己管理農場的兩顆棋子。一旦監工的位置有更好的人選,兩人隨時會被棄如敝履。
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曾說:
「一個人絕不會僅僅因為用憎惡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顯出他的優越。
說到底,所謂優越感,不過是一種畸形心態,并不代表你真的高別人一等。
內心膚淺的人,才會為自己見過某位高人,去過哪座大城市,吃過幾家高級餐廳而沾沾自喜,繼而打壓身邊不如自己的人。
但正如這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人的優勢,也總有不對稱的地方。
生而為人,沒有誰比誰更高貴。所有優越感,其實都只來源于無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