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楊絳《我們仨》:努力把自己活成黑暗中的一束光,所有美好自會紛沓而至
2023/12/16

ADVERTISEMENT

2003年,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寫下了回憶錄《我們仨》,記述了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瑗之間的點點滴滴。

前半生,他們一家三口在動蕩的歲月中顛沛流離。

行至暮年,終于苦盡甘來,卻在命運捉弄下歷經生離死別。

可不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傷,他們始終把日子過得熠熠生輝。

走進他們跌宕起伏的一生,便會明白: 活著,就是一場充滿未知的修行。

我們無法掌控命運,只能管好自己的心。

以平常心待無常事,才能活出最好的狀態。

失意時釋然

楊絳在書中說:「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患。」

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新婚不久,便一同前往英國留學。

錢鍾書以公費生的身份入學牛津,楊絳卻要自付費用。

她本想就讀牛津大學文學院,但學費、導師費太過昂貴,只好選擇當旁聽生。

每每看到其他同學穿著統一的黑布背心學生裝,坐在旁聽席上的她,有些許自卑失落。

她常常寬慰自己,比起按照課程要求讀不感興趣的書,不如從容自在地多讀好書。

她給自己定下課程表,每天按時到圖書館讀書,畢業時竟比錢鍾書的收獲還要多。

ADVERTISEMENT

女兒錢瑗出生后,因國內外戰事緊張,他們提前回了國。

歷史的劇變,社會的動蕩,讓他們長期居無定所、四處奔波。

為了維持生計,楊絳當過家庭教師、小學代課老師,寫過劇本,錢鍾書也收過拜門的學生。

他們一家三口借住過親戚家,擠過破舊狹小的辦公室,還曾在錢瑗孤寒陰冷的學校宿舍里過冬。

然而,不管處境多麼落魄,他們的生活充斥著歡聲笑語。

一有時間,一家人去逛公園、動物園,討論動物的習性。

偶爾外出下館子,也會在等待上菜時觀察其他桌上的食客。

錢鍾書和錢瑗還饒有興趣地從食客們的對話中,想象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邊吃飯邊「看戲」。

三人因下鄉、出差、出國訪問而分開時,也會各自記下所見所聞,并稱之為「石子」。

聚在一起時,他們就拿出大把「石子」欣賞把玩,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即使一次又一次陷入低谷,他們也不抱怨,不氣餒,活得樂觀又從容。

正如豐子愷寫下的一段話: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

人活一輩子,難免會遇到溝溝壑壑。

但決定生活狀態好壞的,不是所處的環境,而是自己的心境。

經得起波折,熬得過困境,笑對眼前山重水復,終會遇見柳暗花明。

ADVERTISEMENT

復雜中淡然

作家海明威曾說過:

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人類真正需要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大道至簡,真正靈魂豐盈的人,往往都活得很簡單。

楊絳和錢鍾書生性淡泊,將名氣、地位、財富都視為身外之物。

他們不在乎榮譽,只關心自身成長。

當年,錢鍾書拿到牛津大學學士學位后,只要再待兩年就是碩士,待四年就是博士。

可這樣一來,為了獲得學位,他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讀不必要的功課。

比起名牌大學高材生頭銜,錢鍾書更在意有沒有真才實學,便果斷放棄了學校課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