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些博主街頭采訪老人的視訊,當被問到養老怎麼辦的時候,有很多老人都顯得比較茫然,雖然他們個個都有兒有女,但是很顯然,他們對靠兒女替自己養老,并不抱太多期待。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位大爺退休以后,和兒女住在一塊,想著幫忙帶帶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但沒住多久就很多矛盾,原因是適應不了兒子兒媳的生活方式,感覺受到很多無形的約束,為了避免爭吵,老人家最后還是決定去養老院養老。我想現實中一定還有很多老人都有過類似經歷。
咱們中國人自古就有「養兒防老」的思想,現在經濟高速發展,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普遍提高,家家戶戶有房有車,那為什麼現在的老人,卻反而對晚年的生活比較迷茫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烏鴉定律」。烏鴉,原本是一種很受人尊敬的鳥兒,在唐代以前,烏鴉和喜鵲一樣,被老百姓當作「報喜鳥」,而且烏鴉有「反哺之義」,很懂孝順。
但是到了後來,烏鴉卻成為了人見人厭的不祥之鳥。那麼所謂的烏鴉定律,就是說原本應該受到歡迎和尊重的,卻反而遭人嫌棄。
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地指責年輕人不夠孝順,但老人遭遇「烏鴉定律」的情況,或許,也需要反思自身的問題。比如說烏鴉為什麼被人厭惡,有很大程度是因為它的「烏鴉嘴」。
當老人和兒女一起生活的時候,就要避免一開口就讓子女有「烏鴉嘴」的感受。年輕人和上一代的人,對社會和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方式,年紀大的人會習慣性地把兒女當小孩一樣說教,開口就對晚輩指手畫腳,你自己的親生兒女可以不計較,但在他們的另一半看來,一定很不是滋味,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很反感。
其實作為年輕的一代,都會有過類似的感受,就是只要父母一開口就會讓人不舒服,所以作為老人來說,要理解和包容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不要過多的嘮叨和說教,避免成為兒女厭惡的「烏鴉嘴」。
過去有一則寓言:烏鴉原本是種特別漂亮的鳥兒,身上的羽毛五顏六色,但是它很喜歡和別的鳥兒比誰漂亮,每輸掉一次它就拔掉一根彩色的羽毛,結果比來比去,烏鴉身上就只剩下黑色羽毛。
有的老人就很喜歡這樣,老是拿外人和自家比較,比如總是說你看別人家怎麼樣怎麼樣,你們又是怎麼樣,反正他在外面看到的,都是好的,看自己家里,卻怎麼看都不順眼。這一點,好像很多為人父母一直都是這樣,比如小時候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比,老了以后也總覺得自家的子女做的不夠,
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各家都有自己的好與壞,老人家要多看自家的好,少一點比較,多一點鼓勵,這樣在一個家庭里面,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
當然了,本文的目的,不是為了指責老年人的各種不好,而是很多家庭的問題確實需要長輩對晚輩多點包容、多點理解,當然作為年輕人來說,更應該學習烏鴉的「反哺之義」,正所謂「百善孝為先」,無論父母有多麼嘮叨,無論父母老了以后有多麼不能讓人滿意,也要盡心盡力做到真正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