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季節,都有六個節氣。這些節氣,代表了季節、氣候、物候的變化,是我們中國古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立冬,是冬季到來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秋天的結束,冬季的到來。從這一天開始,大家就要知道,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來了,應該提前做好御寒的各種準備,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在立冬這個節氣期間,我們中國民間有著豐富的節氣習俗,這些習俗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傳承了上千年,不但寄托了人們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
下面列舉七個習俗,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補冬
冬季是一年天氣最寒冷的季節,為了適應寒冷的天氣,抵御寒冬,就需調整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所以在全國各地,每當到了立冬節氣,人們就紛紛開始「補冬」,燉一些雞鴨魚肉,并且加上一些藥材,給身體「進補」。
二、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吃餃子的習俗,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傳說「餃子」的名字,與醫圣張仲景有關。當時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恰逢寒冬季節,很多老百姓因饑寒交迫而凍傷耳朵。于是他就讓人支起大鍋,加入羊肉、辣椒等驅寒的食材,做成「祛寒嬌耳湯」,然后取出來剁碎了,用面皮包起來,做成耳朵的形狀,讓百姓們吃。
三、燒炕
在我國北方地區,以前沒有暖氣的時候,人們為了抵御寒冬,往往在屋里點上爐子,爐子連著睡覺的土炕,利用燒炕來提高室內的溫度。不但能夠讓屋里暖和一些,還可以在爐子上做飯、燒水、烤紅薯、玉米等等。
四、腌菜
夏天溫度太高,不適合腌菜,而到了立冬時節,天氣溫度開始降低,正好可以腌菜。在我小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母親都腌上一大甕的白蘿卜,每天都會撈出一碗來吃,足夠吃一冬天的。
五、吃甘蔗、炒香飯
在我國嶺南地區,在立冬節氣時期,有吃甘蔗、炒香飯的習俗。
據說在這一天吃了甘蔗,不但有滋補身體的功效,還能保護牙齒,不生蛀牙。除了吃甘蔗之外,有些地方還有「炒香飯」的習俗,這個香飯,就是用花生、蘑菇、板栗紅蘿卜、蝦仁等做出的炒飯,深受潮汕人民的喜愛。
六、吃糕
在立冬的節氣期間,全國有很多地方,都有吃「糕」的習俗,但做的糕點,各有特色,不太相同。
七、祭祖
到了立冬節氣,秋糧已經入庫,農忙已經過去,人們已經有了空閑時間。所以很多地方,在這一天有祭祖的習俗。人們在這一天前去祖先的墓地,準備一些供品,進行祭祖儀式,表示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這個習俗,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民風淳樸厚道的體現。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