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一句話,無中生有,有無相生。
一切具體事物,都有兩個名字,一個叫有,一個叫無。
就其形成過程而言,為「有」;就其消亡過程而言,為「無」。
就當下而言,為「有」;就終極而言,為「無」。
只有守住那個「無」,才能不斷地「有」。「有」了也就快完了。
守住「無」,才是真正守住了無窮的「有」,只有守住了看不見的「根本」,才能枝繁葉茂幾度春秋。
人生在世是一個「有」的過程,家財萬貫,建功立業,功成名就,似乎真的「有」了這些,才可以自豪地「了」此一生,其實,最后你會發現「一無所有」。
老子告誡,功成身退,天之道,退出「有」,進入「無」,退出「死」,進入新「生」。
「從無到有」的過程,人人在做,而「從有到無」的修行,則非人人具備。ADVERTISEMENT
「有」總是有限的,有邊際的,有范圍的,有限制的,有條件的。
只有「無」才是無限的,無邊無際,無形無象,無依無靠,無拘無束,無限可能,無限生機……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常守住這個「無」,「無中生有」,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神妙無窮,一切皆有可能。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人們的煩惱,很多是庸人自擾,畫地為牢,自作自受。
美丑、善惡、有無、難易、高下、前后等二元觀念皆屬人為造作,二元對立,變化無常,紛紛擾擾,作繭自縛。
一時「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又一時「環肥燕瘦」,標準無定,人之好惡,孰能不動如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