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生事大,面子事小。
清華大學歷史教授張國剛說:
「論心機,劉備不如曹操;論家業,劉備遜于孫權。劉備的稱霸之路,全在于他能屈能伸。」
從一介布衣到一方帝王,劉備曾多次墜入險境。
可他總能隨機應變,從而絕境求生。
該低頭時,他絕不顧及面子;該強硬時,他絕不心慈手軟。
正是靠著這般手段,他才渡過萬難,成就霸業。
就如作家姜戎所說,只要能達到最終目的,過程可以有很多選擇。
當我們陷入各種困境時,不只有硬剛死磕這一種應對方式。
學會劉備這種進退自如的處世之法,你就能從容應對命運的刁難。
1
身段要軟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曾提到,劉備前半生有兩個勁敵。
第一個勁敵,是呂布。
公元196年,劉備執掌徐州的時候,好心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呂布。
不料,呂布卻趁他出兵迎戰袁術時,偷襲占領了徐州,還俘虜了他的家眷。
換作常人恨不得立馬就跟呂布一決生死,但劉備沒有。
他反而卑躬屈膝,答應成為呂布的附屬,幫他鎮守徐州城外的小沛。
在小沛,劉備招兵買馬,很快就訓練出上萬軍隊,擁有了對抗呂布的實力。
正是劉備先前的忍氣吞聲,才讓他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再說說,劉備的第二個勁敵曹操。
公元198年,劉備聯手曹操擊敗了呂布。
曹操十分忌憚劉備的實力,就把他帶回了許昌,封他為左將軍。
暗地里,曹操每日派人嚴密監視他的行蹤。
劉備見狀,為了免除曹操對自己的敵意,便主動示弱。
他在外看見曹操時,當著眾人的面,就抱拳屈身行大禮,恭恭敬敬地稱他為「曹公」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