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真正毀掉一個人的,是習慣性反駁
2023/11/09

ADVERTISEMENT

知名博主在直播時,談到自己的一位室友。

剛說了幾個相處情景,就聽得大家一陣窒息。

博主感慨一句誰家的外賣不錯,室友立刻擺手:那家不行。

買的水果口感酸澀,博主說「生了」,室友硬要來一句「不是生了,就是不大熟」。

博主提出寢室出游的建議,室友脫口而出「這樣不好」,轉過頭卻又問博主「你剛剛說什麼來著」……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無論談論什麼話題,都習慣用否定句開頭。

哪怕你們觀點一致,他也要換種說法來杠你。

有時甚至還沒聽你說完,就迫不及待表達自己的不屑。

不講事實,不談邏輯,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只為了反駁而反駁。

01李雪琴曾在一檔節目中,建議廣大學生:沒有熱門的專業,就選熱愛的。

嘉賓許天奇跳出來反對:還是得選熱門的。

李雪琴不得不重申:我是說在沒熱門專業可選的情況下,盡量選熱愛的。

結果許天奇還是不依不饒:「那也不是選熱愛,而要選喜歡的。」

現場氣氛一片尷尬,所有人都明白李雪琴說的「熱愛」,跟他說的「喜歡」,本質上是一個意思。

彈幕里有句評論:「我以前有個朋友也這樣,現在已經不是朋友了。」

很多時候,這些反駁的人未必有心,可于聽者而言,卻是字字扎心。

沒有人喜歡和滿腹戾氣的人交往,也沒有人愿意和一身棱角的人相處。

一個人把反駁當成習慣,得罪的是別人,消耗的是自己。

ADVERTISEMENT

如果你熟悉主持人魯豫,想必記得她早期的訪談風格。

每當對方的回應,沒有遵循她的思路,她就會蹦出一句:「真的嗎,我不信!」

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沒有覺得這樣有何不妥。

直到有次體檢,醫生見她各項指標正常后,認為她平時工作很清閑。

魯豫很疲倦地說:「我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呢!」

醫生反問了一句:「真的嗎,我不信!」

一種不被理解的無奈涌上心頭,魯豫這才發現自己的說話方式,會給別人帶來這樣的委屈。

從此她一改往日風格,每當采訪對象說話時,她都全程保持微笑傾聽的姿態。

遇到不明白的情況,她也只在對方說完后,問些引導性的問題,而不是急于質疑。

漸漸地,嘉賓們都愿意吐露心聲,魯豫的狀態也不再緊繃,采訪也變得輕松從容起來。

語欲勝人,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誰都有自己的立場和三觀,而反駁只會讓關系怨懟叢生,讓自己心力交瘁。

正如企業家尹明善曾說:但凡遇到點事就要爭個對錯,你不苦,誰苦?

每個在生活中被拖垮的人,其實都在為自己的習慣性反駁買單。

02建筑師王澍留美回國后,在中國美院從事舊樓改造。

每當同事提出設計思路,他都會說這樣不行,有悖國際前沿的建筑理念。

幾個月下來,不僅項目難以開展,他自己也常感到身心俱疲。

後來外出調研,他見到當地樓房風格迥異,各擅其美。

ADVERTISEMENT

贊嘆之余,王澍想起和同事的爭論,不由深自慚愧:「世界是多樣的,我所知的實在微乎其微。」

心理學中有個「達克效應」。

意思是說,對某個領域一知半解的人,更容易產生莫名的優越感,進而感覺自己永遠是對的,別人永遠是錯的。

適當反駁,可能是為交流觀點,習慣性反駁,則一定是無知的體現。

正如我們常說,無知者無畏。

越是認知淺薄的人,越是缺乏敬畏之心。

他們用自己狹隘的視角看待世界,習慣對別人的一切指指點點。

劉潤曾在內部分享會議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