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司馬懿:明處忍,暗處狠,大事成
2023/11/14

ADVERTISEMENT

光而不耀,靜水深流。

司馬懿有言:智者務其實,愚者爭其名。

不當頭、不爭名、韜光養晦,是司馬懿的處世之道。

作為三國亂世的終結者,他是「藏器」的高手。

明處忍,暗處狠,于不動聲色中攻城掠地,成就霸業。

《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與深;圣人之道,在隱與匿。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藏器于身方可待時而動,游刃有余。

01明處忍

出身河內名門的司馬懿,家學淵博,文韜武略不在人下。

初出茅廬之際,他也曾鋒芒畢露,善與人辯,銳不可當。

他拜訪名士胡昭,與其切磋經史,奇文共賞,侃侃而談。

恰巧另一青年才俊周生來訪,司馬懿忍不住在他面前彰顯學識,高談闊論。

卻不想周生妒才忌能,頓生殺心,買通死士,刺殺司馬懿。

所幸消息泄露,胡昭及時制止,并告誡司馬懿:衣褐其外,藏玉其中,否則性命堪憂。

司馬懿謹記教誨,自此將「隱忍」之道奉為圭臬。

然而,低調行事的他,還是因顯赫的家世與才華,被曹府幕僚楊俊發現。

在楊俊的極力推薦下,曹操一紙文書發到河內縣,點名要司馬懿出仕為官。

之后,司馬懿「裝病七年」的歷史名劇上演。

為了不過早涉足詭譎多變的政壇,他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忍住不厭其煩的試探,忍住急功近利的欲望,在與曹操這場「耐心的較量」中,得以全身而退。

ADVERTISEMENT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

人在明處,太過進取不免惹來禍端,沉著忍耐才是智者所為。

公元234年,蜀魏之爭迎來了決定性戰役——五丈原之戰。

坐鎮雙方是諸葛亮與司馬懿。

蜀軍遠道而來,諸葛亮勢在速戰速決,司馬懿心知肚明,采取「拖延戰術」。

在這場備受矚目的高手對決中,任憑蜀軍如何挑釁叫罵,司馬懿只是閉門不出。

哪怕諸葛亮用女人裙衫加以羞辱,司馬懿也是巋然不動。

最終,兩軍對峙百日,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死軍中,司馬懿大獲全勝。

司馬懿憑隱忍之道,不戰而屈人之兵,令自己穩坐了曹魏軍界第一把交椅。

君子之所取者遠,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

萬眾矚目時,重劍藏鋒,別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肩負重任時,以退為進,而后徐徐圖之。

這并非貪生怕死,而是亂世中的求生之道。

人生如攀巖,行至高峰時,切勿張揚自滿,急于求成。

越是受命運青睞,越要忍住彰顯自我的欲望。

02暗處狠

公元238年,盤踞燕趙故地的「東北王」公孫淵,在自己的地盤上被人斬首。

砍下的頭顱送至魏國帝都,懸于城門示眾,以此震懾與其勾結的臣子。

公孫淵的死,不僅令各地軍閥膽顫,還極大地掣肘了孫權。

冷兵器時代,騎兵克步兵,東吳的馬匹孱弱不堪,而公孫淵所在的遼東盛產悍馬。

ADVERTISEMENT

公孫淵一死,孫權再也無法去遼東買馬,戰斗力大大削弱。

而斬殺公孫淵的幕后黑手,正是司馬懿。

彼時,司馬懿雖位極人臣,卻深受魏明帝曹叡忌憚,被排擠在中樞邊緣。

但退居幕后的他,猶如隱匿于草叢的獅子,暗中觀察時局,伺機而動,殺伐果斷。

一次對蜀作戰中,司馬懿按兵不動,待對方撤軍時,又偷偷跟在后面。

軍中有人不忿,叫囂著主動進攻,司馬懿怕敗事,二話不說將其斬殺。

眾將只知他膽小怕事,誰曾想竟是如此狠絕,自此對司馬懿唯命是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