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錢穆曾說:「《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
《論語》中有人生,有故事,有智慧,有解藥。
可以幫你渡過迷茫期,亦可以幫你找到本心,知曉自己的人生之路該走向何方。
01德不孤,必有鄰
品德高尚的人,定然不會孤獨,不管身處哪里,他們都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我們總在說「厚德載物」,德行,不僅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也是做人的根本。
人生之路,是由一小步一小步構成的,從不看一時一事。
品德高尚的人,每走一步都播撒下善意的種子,讓所遇之人都感受到濃濃暖意。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你予我善心,我回你好意,最終這些細小的善意終將帶來好運。
反之,品德低下的人,每一步都在斤斤計較,將周圍的人全都算計一遍。
短期內看似得了便宜,但長此以往,終將失去人心,失掉信任,最終一無所有。
人這一輩子,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德,不僅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通行證,也是做人的根本。
0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
水之所以能夠奔流不息,是因為它懂得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有利的,不會鉆牛角尖,讓自己困死在某個地方;
山之所以能夠穩定可信,是因為它涵育著萬物,從不夸示自己的功勞;它抗御嚴寒酷暑,抵擋著狂風暴雨,從不動搖。
智慧的人喜歡水的變通,仁義的人喜歡山的平和。
山水有格,做人亦當如此。
處理事情,不要總是墨守成規,要建立彈性的思維,去應對變化的世界;
對待他人,不要總是斤斤計較,要擁有寬廣的胸懷,去包容周遭的變化。
這樣,才能既擁有智者的靈動,又擁有仁者的寬容。
0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因為能夠包容,而與他人保持融洽,但他對人對事卻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從不人云亦云;
「小人」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往往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并不能達到真正的和諧貫通。
君子之所以坦蕩,正是因為這份直抒胸臆的真誠。他們能夠坦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包容他人的意見。
不會像「小人」一樣,嘴上說著認同,私下卻起了其他心思。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
人生在世,面對同一件事情,很可能會有不同的聲音,我們不能因為想要得到認同,就放棄了自己的原則。
因為這樣得到的認同,并不是真正的認同,而且長此以往,自己與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并無二致。
為人處世,不能一味附和,保持獨立思想,才能擁有穩定的內核。
求同存異,世界才會多元發展,我們的人生經歷才能豐富多彩。
0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在某個職位上,就不要去做那個職位上的工作。
不出手、不攬活、不干預,不是事不關己的冷漠,而是一種懂分寸、知進退。
如果你一味去干預別人的工作,不僅會擾亂規則、破壞秩序,還會因越位、錯位,讓人不適。
楊絳曾說:「到了一定的年紀,不要去窺望別人的窗。」
一個人,能踏踏實實、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讓「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真正落實。
人只有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才能更好精進自己,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才有機會觸摸想要的生活。
0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其他植物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這好比是人,要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這樣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越是困苦,越有力量,越是黑暗,越向光明。
生活中,總是充滿了不定數,遇事能夠穩得住,懂得見招拆招,才是真正的高手。
文天祥在國家危難之時,沒有害怕,沒有屈服。而是以一身正氣,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警世名言。
孫臏在經受了大災大難時,也沒有失去自己的氣節,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寫出《孫子兵法》,為世人稱頌。
永遠不要懼怕低谷,因為你此后的每一步,都是向上;永遠不要懼怕冬天,因為沒有一個冬天過不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有人說:「人生99%的問題,都能在《論語》中找到答案。」
每讀一個句子,可以悟透一段哲理;每讀一個故事,可以想清一個道理。
人生最好的成長,就是能從小中看大,能從無中看有。
在未來的日子里,如果你遇到困惑,如果你經歷苦難。
不妨翻翻《論語》,去尋找答案,去獲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