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熱點新聞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科技遊戲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生活常識
奇趣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搞笑故事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搞笑貼圖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孫子兵法》:不要輕易發怒,一發怒,你可能已經輸了
2023/11/13

歷史上因為怒而致敗的例子太多了,這至少說明了兩點,第一,發怒容易致敗,第二,雖然懂,人們總是忍不住繼續發怒。

楚漢戰爭中,劉邦與項羽在滎陽一帶對峙了許久,彭越在后面騷擾項羽的后勤部隊,給劉邦打助攻,無奈之下,手下將領很少,項羽只能自己選擇回撤收拾彭越,留下曹咎守成皋,項羽對曹咎說:「我回撤戰彭越,你只需堅守不出即可,守住15日,千萬不要冒進,半個月后我一定趕回來」,項羽給曹咎叮嚀了幾次要堅守不要出戰,曹咎也牢牢記在了心里。

等到項羽一離開,漢軍知道項羽被彭越成功調開了,非常欣喜,不斷地在曹咎的城下罵陣,一天,兩天,三天,曹咎都忍住了,可是接下來,漢軍罵聲繼續,曹咎實在忍不住了,違反了項羽給他的交代,受不了漢軍的辱罵,率兵出城迎戰漢軍,大敗,后自己羞愧自盡。

這就屬于怒而興師,沒忍住。

我們再看另一個例子,同樣是怒,但是忍住了,效果很好。

諸葛亮北伐,與司馬懿對峙于五丈原,諸葛亮千里奔襲,希望速戰,司馬懿瞅準了這一點,任憑諸葛亮如何挑戰,就是閉門不出,看你能奈我何?諸葛亮無奈之下,除了每天派士兵罵陣之外,更以女裝送與司馬懿,以羞辱之,但司馬懿鐵了心不出戰,不管你怎麼激怒我,我就是不生氣,不上當。最后,諸葛亮被熬死了。

這是怒而不氣的一個成功的例子。

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奉命守衛邊關,阻擋匈奴兵的侵擾,李牧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堅守不出,匈奴亦拿他沒辦法,邊關的財物也得到了保全,士兵都以為自己的將軍怯戰,甚至于趙王都誤會了,覺得李牧太窩囊。

趙王心想,這個李牧,膽子太小了。

于是趙王撤回李牧,換了另一位將軍守邊,此人倒是勇敢,只是幾年之間,邊關守也守不住,財物亦常常被匈奴掠走。趙王觀察了幾年,最后還是不得不又換上李牧,李牧托病不授,趙王還是堅持讓他出來,李牧說:大王讓我繼續守邊可以,但我還是之前的那一套策略,趙王答應后,李牧才上任,邊關果然又能守得住了。

李牧也是忍受住了匈奴的挑戰和辱罵。

《孫子兵法》曰: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這段話說得很清楚了。

第一,不可以在發怒的情況下做出重大決定。

作為軍事將領,要切忌不能在大怒的情況下發動戰爭,因為此時人的感性成分壓倒了理性成分,得到的對事態的分析不客觀,具有沖動性,武斷性。

一怒之下做決定,是很容易出錯的,激動激昂的情緒支配了你的大腦,你的判斷力與平時理性時出現了較大的偏差,而因為人真在這個發怒的興頭上,靠自己的自省里無法覺察出這種偏差,這便是怒而致敗的種子。

第二,以是否有利于該完成的事情的發展為出發點,而不是以自己的情緒為基礎去做決定。

沖動之下,有可能對一個重要人物說出了不合宜的話語,當時覺得很解氣,時候覺得很后悔,這是憤怒之下常見的情形。富蘭克林說:憤怒出門了,懊悔緊隨其后。

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動與不動,皆由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變,不能讓情緒控制了自己,對自己有利,再怒也要忍住,對自己無利,怒也沒有意義。

第三,大怒的結果可能非常糟糕,告訴自己你是否承受得起?

發怒之后情緒逐漸可以恢復,然而由發怒而引起的后果,卻有可能是你無法承受之重,所以想到那麼嚴重的后果,大怒之時的忍耐力和自制力就要強些再強些。

領兵之人,一個怒氣之下的決斷,可能導致全軍的戰敗,多少人的生死存亡,乃至國家的命運,都牽系于此,怎能不謹慎呢?

第四,忍得住怒氣,就能多一份保全的可能。

有時候按兵不動,保持鎮定,好過你在狂怒之下的錯誤舉動。就像上面的例子所言,堅守不出,守住情緒的平靜,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避開敵人的鋒芒,保全自己的實力,就是勝利,并不是一定要出擊才是勝利。

有時候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為什麼領導喜歡下屬之間競爭?下屬主動參與的原因,殘酷且扎心
2023/12/02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