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創業職場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熱點新聞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生活常識
科技遊戲
旅行風光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奇趣
装修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健康養生
育兒分享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歷史趣聞
歐洲王室
娛樂明星
植物
搞笑故事
设计
酷車
獅城資訊
毛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搞笑貼圖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論語》: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從這5個細節開始
2023/11/04

史學家錢穆說:「 中國讀書人應有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別人讀《論語》。

這不僅因為《論語》是一部圣人語錄,更因為在《論語》的世界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成熟。

成熟之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責己而不責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淡然處之。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從這5個細節開始。

不盲從:理性成就自我

《論語》中說: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世間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大可不必把自己活成別人的復制品,要知道,「和而不同」才是最好的交際姿態。

《笑林廣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東漢司徒崔烈聽聞賢士鮑堅很有才華,便設宴邀請他來做客,想勸對方為朝廷效力。

鮑堅得知消息后很緊張,他擔心自己在拜見崔烈時出錯,所以就向身邊的朋友請教。

朋友們告訴他:「這有何難?你只要按照司儀所說去做就行了。」

鮑堅牢牢記住了朋友的話,結果卻鬧出了笑話。

當鮑堅拜見崔烈時,司儀官說「可拜」,他也跟著說「可拜」;司儀官說「就位」,他也跟著說「就位」。

宴席期間,有個人穿著鞋上榻,快要離席的時候,卻找不到自己的鞋子了。司儀官好心提醒道:「鞋在腳上」,鮑堅連忙跟著說:「鞋在腳上」。結果鬧得哄堂大笑,他也因此失去了入仕的機會。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要想成為真正的人,必須先是個不盲從因襲的人。」

庸俗之人,以盲從奢求施舍;脫俗之人,以理性成就自我。

和,是一種修養;不同,是一種能力。只有做到「和而不同」,不跟風,懂取舍,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活出真實的自我。

不浮躁:淡然面對生活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有一次,他被任命為莒父的地方官。剛上任的時候,子夏急于有所作為,便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

孔子見子夏心情如此迫切,便告誡他說: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浮躁之人守不住孤獨,耐不住寂寞,更成不了大事,這樣的道理,亙古不變。

莫言在獲得諾獎后,瞬間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隨之而來的是無形的壓力和無盡的瑣事,一度讓他陷入創作困境。

甚至在得獎之后整整一年時間里,他連一本書都沒有讀完過,有些人更認為他可能會落入「諾獎魔咒」。

八年以后,《晚熟的人》問世,他終于用行動回應了世人:「獲獎八年來我一直在創作,或者在為創作做準備。」

《菜根譚》說:「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世界喧囂,人心浮躁,而浮躁的隱痛,正是我們每個人走向成熟的學費。

紛擾塵世中,想要事業有成,就應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

如此,方可脫離浮躁的囚籠。

不短視:格局決定未來古人言:「山有峰谷,一高一低;海有波瀾,一起一伏。」

人生不應只顧眼前,而應看得長遠,這樣才能欣賞到更多的風景。

孔子說,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世間的路,本無長短曲折之分,有的人之所以能夠走遠,只是因為他們看得比較遠而已。

北宋海州知府孫冕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

當時朝廷的發運司準備在海州設置三個鹽場,發運使親自來到海州同孫冕商量開鹽場的事,沒想到卻遭到了孫冕的拒絕。

孫冕的行為不僅惹得發運使不快,也引起了當地百姓的不滿。百姓們攔住孫冕的轎子,要他給大家一個說法。

無奈之下,孫冕解釋道:「官家買鹽雖能獲得眼前之利,但如果鹽太多賣不出去,三十年后我們就會自食惡果了。」

然而,孫冕的擔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他離任后,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個鹽場,幾十年后,由于運輸、銷售不暢,囤積的鹽日益增加,鹽場的虧損也逐漸增多,導致許多當地人都破了產。

這時,百姓們才開始明白,在這里建鹽場確實是個隱患。

曾國藩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堅持,能讓人看到希望,而遠見卻能讓這希望變成現實。

人生路上總是布滿荊棘,只有看得遠了,才能趨利避害,克服阻礙。

不勉強:人生需要留白子貢曾問孔子:「在您看來,什麼才是一個人需要終身奉行的大道呢?」

孔子想了想,回答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簡簡單單八個字,道出了人與人相處的真諦。

孔子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孔子家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天,孔子和眾弟子外出途中遭遇大雨,而此時孔子一行人正好路過子夏的家。

子路便提議向子夏借傘一用。

孔子連忙攔住子路,說道:「不要去,不要去。子夏這個人我了解,他十分護財,他的東西別人是輕易借不出來的。」

看著弟子們迷惑的目光,孔子繼續解釋:「子夏看在我的面子上,自然是不好推脫,可他心中畢竟是不情愿的。咱們可不能硬讓人家去干自己心里不愿做的事啊。」

隋朝大儒王通曾言:「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很多時候,不為難別人,就是不為難自己。

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與其相互為難、兩敗俱傷,不如彼此寬恕、各退一步。

不糾纏:放下就是幸運

《論語》有言: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做人要學會放下,有時候太深的糾纏,絆住的不僅是雙腳,更是自己的未來。

林清玄曾講過一個故事:

有幾位農民,看見一頭老黃牛被綁在大樹上,鼻子上還穿了一根繩子。

黃牛想要走遠,卻沒辦法,于是就繞著這棵樹走,走著走著,鼻子就碰到樹上了。然后再反方向繞,越轉越緊,最后再次碰到了樹上。

農民去問高僧馬祖:「牛為何團團轉?」

馬祖說:「只因繩子不斷。」

農民又問:「繩子斷了,又如何?」

馬祖答:「逍遙自在去也!」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過去牽絆著,就像這繞樹行走的老黃牛,越走越緊,不斷碰壁。若想擺脫這困境,則需要我們從糾纏之中解脫出來。

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所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在生活中,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就像「鞋里的沙子」一樣,一點一滴消磨人于無形中,等到被發現時,鞋子已破,腳已受傷。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會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只會消磨自己心力的事情上。

因為余生很貴,我們無需為糾纏破費。

梁啟超說:「《論語》如飯,最宜滋養。」

它篇幅雖短,然意味深長,不過一萬余字,卻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讀。

讀懂《論語》,可以讓我們「執古之道,御今之有」,于紛紛塵世中守住初心、守住自我,用歷經世事的成熟,理性對待生活。

果實成熟前,往往具有苦味;人在成熟前,亦會遍嘗辛苦。

但我們不要忘記:你走過的路,吃過的苦,終將煉就你獨一無二的成熟。

10件有損「陰德」的事,盡量不要去做!
2023/12/06
有些人和事,你越是接納不了,就越能升華你的生命!
2023/12/05
剛進入職場大家都差不多,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
2023/12/05
遇到人生低谷時,讀讀蘇軾這6句話,激勵了無數人
2023/12/05
太上老君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看懂這句話的人有福了!
2023/12/05
稻盛和夫: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跟別人講道理
2023/12/04
「天命之人,貴人相助」:福緣深厚之人,都有這樣的特征
2023/12/04
「積善之家,必有大福」: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種善因得善果
2023/12/04
「人有惡相,不可相交」:遇到這三類人,不要妄想感化他們
2023/12/04
「天命之人,大福之相」:真正被老天眷顧的人,都有這四個特征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