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芻狗是什麼狗?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2023/12/22

ADVERTISEMENT

《道德經》第五章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兩句話極易引起讀者的誤解,很多人望文生義,把這兩句話解釋為天地冷酷無情,輕賤、蔑視萬物,就像對待草扎的狗一樣。圣人冷酷無情,輕賤、蔑視百姓,就像對待狗一樣。其實這里有很大的誤解。

尤其是在各種網絡文學中,不少網絡小說的作者,會刻意的把這句話營造出一種天地就是藐視萬物的感覺, 尤其是一些年級不大的學生們,就特別容易被這種營造出的感覺所吸引。好像有一種自己在與天對抗一般的心理上的認可,覺得小說的中的這種情節很酷。

那這句話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我們首先要先認識一下這個「不仁」的含義。

01

何為不仁

「古有智者,名曰李耳,字聃,號老子。因其耳朵異常,得此別稱。其生年早于孔子二十載,卻共同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輝煌。世人皆知孔子,但老子亦然不容忽視。

他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被尊為道教鼻祖,是中國哲學思考的代表人物,作甚至被神話傳頌。

ADVERTISEMENT

他的哲學思想強調「道」,他認為「道生萬物」,即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由「道」生成。這一觀點解釋了世界萬物的本質和相互關系。

而「天地不仁」的仁,意味著天地對待萬物并無偏愛,任其自然發展。這種觀念實際上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提醒,統治者應尊重自然規律,讓民眾自由發展。

老子認為,「不仁」并不是指仁愛的反面,而是仁愛和狠毒之間的一種狀態。它如同天地對萬物的態度,不偏不倚,一視同仁。舉個例子,人對自己的親人會仁愛,對犯罪者會狠毒,而對路人則持冷漠態度,既不仁愛也不狠毒,這就是「不仁」。

與儒家強調仁愛有別,老子不認為統治者需要指導百姓。他舉了個例子,今天讓農民種稻子,明天讓牧民養羊,這種頻繁改變只會讓百姓越來越窮。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百姓自由發展,不替他們操心。 可以看出,老子相信人性本善,認為只要給予充分自由,百姓就能自發地朝著正軌發展。

當然,這種過于理想的治國思想,并不被所有統治者接受。畢竟,統治者想要的是百姓的服從和穩定,以便穩定他的統治地位,所以和老子主張的「性本善」正好是反著的。但是,在現實的社會治理中,老子的思想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例如,官員在施政時,應該關注百姓的利益,不做擾民之事,或者采取順勢而為的方法,避免事先規定太多引發矛盾。

ADVERTISEMENT

這些做法,都體現了老子「無為而治」的理念。

老子的治國理念主張「無為而治」。這一理念與儒家學派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儒家強調道德規范和社會秩序,主張通過嚴格的制度和禮教來維護社會和諧。而老子則認為,統治者應順應民心,尊重個體的自然發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