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6年,十九歲的蘇軾、隨同父親蘇洵前往汴京趕考,這次科考,蘇軾發揮得十分出色,考官歐陽修在看到他的文章之后,拍案叫好,自此,蘇軾這個名字便響徹大宋文壇。
蘇軾入仕不久,便遇上王安石變法,但是,新法反而讓朝政進一步陷入混亂,隨著歐陽修司馬光等人的辭官退隱,勸諫無果的蘇軾也自請出京,前往浙江任職。
在浙江任上,蘇軾寫了一篇湖州謝上表,這篇文章被御史台的官員抓住把柄,彈劾蘇軾譏諷朝政,犯有欺君之罪,旋即,蘇軾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被關押了四個多月之后,身心俱疲的蘇軾、在滿天風雪的天氣里、被貶往湖北黃州。剛到黃州的日子,蘇軾的俸祿還不夠一家人日常的生活,他只好在城東的一片坡地自耕自種,并取名為「東坡」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琖凄然北望。
這首詞,是蘇軾在四十多歲被貶黃州時所作。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人至中年的蘇軾,在面對墜入低谷的人生時,也有無盡的唏噓和感慨。
作為一個在當時名滿天下的才學之士,不僅仕途受阻,還淪落到「酒賤愁客少」的悲慘境地,可想而知,彼時蘇東坡的內心是多麼地惆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