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天資聰慧,有過人的記憶力與理解能力。他苦讀四書五經,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成了一個博古通今的學者,在學界小有名氣。
有一天,老師的一個學生前來拜訪,得知和珅的經歷后大為惋惜,他正是朝廷咸安宮的司考官,可以為和珅鋪平前路。和珅欣然答應,踏上了仕途的奮斗之路。
九歲那年,和珅以優異的成績被選入咸安宮接受教育,這是培養大清官僚的搖籃。在這里,滿族權貴云集,虎視眈眈的各路勢力讓和珅深感壓力。
有的權貴子弟嫉妒和珅的才華,有的則看不起一個沒落戶旗人的后裔。和珅無奈之下只能縮在角落里默默學習,甚至遭到欺凌。
一次,幾個滿族少爺強行奪走了和珅的文具,把墨水潑到他臉上和身上。
咸安宮是一方腐朽之地,權貴們爭權奪利,利用手段打壓異己。和珅深知如果想在這里立足,就要有過人的決心與毅力。斗爭是在所難免的。
終于,23歲那年,和珅娶了一位直隸總督之孫女為妻,為他日后的仕途結下了一定的寒門親家。這也讓他在咸安宮的日子沒那麼寂寞難熬了。
37歲那年,和珅歷經千辛萬苦,終于通過清廷最難的侍衛科考,如愿以償成為三等侍衛,正式入仕為官。一想到能脫離咸安宮這個深不見底的泥潭,他心中竊喜不已。
然而,真正讓他翻身的,是乾隆皇帝的關注。
有一次,乾隆在討論國事時,忽然忘記一句名言從何而來。眾臣都一臉窘迫,就在這個時候,和珅挺身而出解了乾隆的燃眉之急。轉眼間,乾隆對他刮目相看,大加贊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