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是英國十六到十七世紀最重要的戲劇家、文學家,他在文學上的重要性,超越了英國累世占領的所有疆土,讓大不列顛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里,一直驕傲地站在世界文壇的最高峰。莎士比亞一生創作過的劇作,涉及到政治、社會與愛情等方方面面。
同時,在莎士比亞的筆下,那些本來應當是男性主導的故事里,卻又不乏「女扮男裝」,讓人眼前一亮的女性角色。那麼,為何這種「女扮男裝」的女性角色出現頻率那麼高,并且她們的表現完全不亞于男性呢?當中的理由頗耐人尋味!
1.沒有女演員的時候怎麼辦?
莎士比亞是一名劇作家,他的作品在當時是屬于通俗文學的范疇,他創作的大部分故事,都涉及到最基本的男歡女愛與家庭生活,在這樣的故事里,女性人物登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莎士比亞生活的十五、十六世紀,整個歐洲的社會風氣都傾向于保守,女性的社會地位普遍低下,沒有隨便出門參加娛樂活動的自由,更加不可能讓她們去登台演出。
但是,劇場里沒有女性,就好像午餐的牛扒里少了那麼一點兒鹽一樣。于是,人們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由未成年的男孩子來扮演少女,成年男子來扮演年齡較大的婦女。在當時的英國,男性演員并不會因為扮演女性而遭到歧視或者貶低。相反,有不少男演員正是因為扮演女性,才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與尊重。比如男演員愛德華·基納斯頓,就被作家塞繆爾稱贊為:最可愛的女人,同時也是最英俊的男人。
2.莎士比亞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契機
「女扮男裝這種方式在古今中外的戲劇表演活動中都有,并非是莎士比亞的原創。但是,我們在欣賞莎士比亞作品的時候,卻發現他比同時代的普通作者們更加偏愛「女扮男裝」,他劇中的女性角色,「女扮男裝」的頻率比別人要高得多。
比如《威尼斯商人》中女主角鮑西亞,再比如《十二夜》女主角薇奧拉,她們改裝的情節都和主線情節完美合一。過分強調這種情節的莎士比亞,不僅僅是在讓「男人扮演女人」,事實上造成了讓「男性扮演的女性,再去扮演男性」的特殊文化現象,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特別喜歡在「性別沖突」上作文章。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莎士比亞的文學劇本中,本身存在很多俚俗的段子,這些并不適合由真正的女性來演出。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俚俗的段子表面看似低俗,但是背后其實大有深意。因為這些段子一旦采用女性角色來表演,觀眾們在直觀地看到女性的外在時,可能會「想入非非」而放棄了深層的思考。但是,當他采用男性角色時,大家就會在哄堂一笑之后,靜下來琢磨故事底層的邏輯。
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中,有許多正面的形象,像《十二夜》的薇奧拉一樣,在海難之后,頑強地站了起來,像男人一樣去奮斗,去為公爵效力,她的智慧與勇敢,完全不亞于英雄故事中的男一號。因此,與其說莎士比亞熱衷于「女扮男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