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當下這個越來越注重「人脈」和「圈子」的時代中,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在積極努力的擴大著自己的朋友圈。然而,交友不能只注重數量,更要關注質量。
若交一益友,則如飲瓊漿玉露,人生也會受益無窮;相反若交一損友,則如飲鴆止渴,不單于己無益,還可能被他引入歧途。故而人生在世,在交朋友這件事上,不可不慎重。
孔子在談到交友時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三種益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友直
「直」代表真誠而正直。這樣的朋友有時會帶來壓力,你做錯了,他直接告訴你。但我們總覺得朋友不是應該多包容嗎?所以,包容體諒是第二點。如果朋友只是包容體諒,最后可能忽略原則。親情不能靠法律約定維系,但朋友之間一定要互相以正道期許。否則交朋友的意義何在?他不一定都對,但至少會直爽地面對你。孔子回答子貢問交友之道,他說:「忠告而善導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朋友有過錯,要真誠相告并委婉勸導,他若不聽從,就閉口不說,以免自取其辱。正直的朋友猶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和這種朋友交往,互相勉勵是很難得的,彼此要能了解對方的用心。
孔子反對人們把怨恨隱藏起來,繼續做朋友。他說:「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是古代魯國的史官,覺得這樣可恥,孔子也覺得這樣可恥,因為交朋友第一要點就是坦誠。對其他人可能要考慮客套一下,比如對老闆或對屬下,如果對朋友還要客套,就沒有什麼道理了。既然是朋友,一定很容易建立共同的人生理想,化解不必要的誤會。
友諒
「諒」有兩個意思,第一,說話算話,言而有信,但有時這種信用顯得范圍狹窄。有些人為守個人信用而不顧大局。「諒」的另外一個意義是體諒包容。如果因為一點誤會,造成別人都不相信你,真正的朋友會了解你有不得已的苦衷,這就是體諒包容。
友多聞
「多聞」,指的是博學多聞。朋友喜歡學習,大家見面聊天的時候才有話講。有時候我們看到許多人聚在一起,都是不太讀書的人,聚會五分鐘后就開始分享八卦,這些事情談多了之后,自然覺得厭倦,無異于浪費生命。如果朋友博學多聞,各有專長,可以互相學習,見面的時候分享最新的觀念,那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大多數博學多聞的人,在事業上屢有建樹,因為他們知識豐富,胸襟遠大,思路開闊,不但不會死守條條框框,而且有明確的目標和犀利的目光,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增長我們的見識,多聞對我們的人生有重大的助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多與正直、誠信、見聞廣博的益友交往,吸收他們的知識、德行、品格并轉化為自己的財富,人生才會更上一層樓;相反若是只與損友們同流合污、不思進取,人生之路則會越走越窄,甚至轉入歧途。
故孔夫子在教導世人深交三益友的同時,還要勿交三損友。
三種損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友便辟指的是諂媚、阿諛奉承的朋友。你即使指鹿為馬,他也說那就是馬;你顛倒黑白,他也贊同你的看法。這種人往往沒有原則,但有目的。他能夠這般阿諛奉承,多半是要利用你。
友善柔善柔就是虛情假意,善于逢迎、巴結、討人喜歡。這就是「令色」,裝著去討好別人。常常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喜歡搬弄是非。
這種朋友常常斷章取義、巧舌如簧,經常影響你改變了做事情的初衷。而真正的君子則是「訥于言,敏于行」。遠離他們,是你成事的前提。
友便佞巧言善辯。便佞者」在人際交往中喜好夸夸其談,自我吹噓,平時探討問題時他們能說的天花亂墜。可一旦將問題付諸于實際行動,他們要麼推諉扯皮不肯干活,要麼就是把事情辦得一塌糊涂。
人的口才固然重要,但若一個人只會吹牛皮、說空話,而沒有半點真功夫。他怎能跟人推心置腹的做朋友?又怎能在朋友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
所以,擇友時,只會夸夸其談而無實際行動的人是不可交的。
曾國藩曾說過: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故在交友時,我們一定要擇優去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