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老照片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科技遊戲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生活常識
奇趣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搞笑貼圖
全部
    
孔子:深交三種人,勿交三種人
2023/11/11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當下這個越來越注重「人脈」和「圈子」的時代中,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在積極努力的擴大著自己的朋友圈。然而,交友不能只注重數量,更要關注質量。

若交一益友,則如飲瓊漿玉露,人生也會受益無窮;相反若交一損友,則如飲鴆止渴,不單于己無益,還可能被他引入歧途。故而人生在世,在交朋友這件事上,不可不慎重。

孔子在談到交友時說: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三種益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友直

「直」代表真誠而正直。這樣的朋友有時會帶來壓力,你做錯了,他直接告訴你。但我們總覺得朋友不是應該多包容嗎?所以,包容體諒是第二點。如果朋友只是包容體諒,最后可能忽略原則。親情不能靠法律約定維系,但朋友之間一定要互相以正道期許。否則交朋友的意義何在?他不一定都對,但至少會直爽地面對你。孔子回答子貢問交友之道,他說:「忠告而善導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朋友有過錯,要真誠相告并委婉勸導,他若不聽從,就閉口不說,以免自取其辱。正直的朋友猶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和這種朋友交往,互相勉勵是很難得的,彼此要能了解對方的用心。

孔子反對人們把怨恨隱藏起來,繼續做朋友。他說:「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是古代魯國的史官,覺得這樣可恥,孔子也覺得這樣可恥,因為交朋友第一要點就是坦誠。對其他人可能要考慮客套一下,比如對老闆或對屬下,如果對朋友還要客套,就沒有什麼道理了。既然是朋友,一定很容易建立共同的人生理想,化解不必要的誤會。

友諒

「諒」有兩個意思,第一,說話算話,言而有信,但有時這種信用顯得范圍狹窄。有些人為守個人信用而不顧大局。「諒」的另外一個意義是體諒包容。如果因為一點誤會,造成別人都不相信你,真正的朋友會了解你有不得已的苦衷,這就是體諒包容。

友多聞

「多聞」,指的是博學多聞。朋友喜歡學習,大家見面聊天的時候才有話講。有時候我們看到許多人聚在一起,都是不太讀書的人,聚會五分鐘后就開始分享八卦,這些事情談多了之后,自然覺得厭倦,無異于浪費生命。如果朋友博學多聞,各有專長,可以互相學習,見面的時候分享最新的觀念,那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大多數博學多聞的人,在事業上屢有建樹,因為他們知識豐富,胸襟遠大,思路開闊,不但不會死守條條框框,而且有明確的目標和犀利的目光,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增長我們的見識,多聞對我們的人生有重大的助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多與正直、誠信、見聞廣博的益友交往,吸收他們的知識、德行、品格并轉化為自己的財富,人生才會更上一層樓;相反若是只與損友們同流合污、不思進取,人生之路則會越走越窄,甚至轉入歧途。

故孔夫子在教導世人深交三益友的同時,還要勿交三損友。

三種損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友便辟指的是諂媚、阿諛奉承的朋友。你即使指鹿為馬,他也說那就是馬;你顛倒黑白,他也贊同你的看法。這種人往往沒有原則,但有目的。他能夠這般阿諛奉承,多半是要利用你。

友善柔善柔就是虛情假意,善于逢迎、巴結、討人喜歡。這就是「令色」,裝著去討好別人。常常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喜歡搬弄是非。

這種朋友常常斷章取義、巧舌如簧,經常影響你改變了做事情的初衷。而真正的君子則是「訥于言,敏于行」。遠離他們,是你成事的前提。

友便佞巧言善辯。便佞者」在人際交往中喜好夸夸其談,自我吹噓,平時探討問題時他們能說的天花亂墜。可一旦將問題付諸于實際行動,他們要麼推諉扯皮不肯干活,要麼就是把事情辦得一塌糊涂。

人的口才固然重要,但若一個人只會吹牛皮、說空話,而沒有半點真功夫。他怎能跟人推心置腹的做朋友?又怎能在朋友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

所以,擇友時,只會夸夸其談而無實際行動的人是不可交的。

曾國藩曾說過: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故在交友時,我們一定要擇優去劣。

為什麼領導喜歡下屬之間競爭?下屬主動參與的原因,殘酷且扎心
2023/12/02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