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創業職場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科技遊戲
旅行風光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生活常識
装修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奇趣
趣味測試
健康養生
育兒分享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金庸故事
歷史趣聞
歐洲王室
娛樂明星
植物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獅城資訊
毛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搞笑貼圖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蒙田隨筆》:這5個讓人活得越來越好的習慣,一定要逼自己養成
2023/11/04

很多哲學家研究宇宙、自然、上帝。

蒙田是哲學家,可他一輩子都在研究自己,所以他在作品里坦然地宣布,讀者諸君,我自己就是這部書的材料。

生活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蒙田發現,人們總是將目光看向別人,朝向外面,去尋找成功的標準。

蒙田是莊園主,當過市長,是舉世聞名的作家,可是他給自己確立了一個原則:

生活有千百種方式,絕不要求別人按照和他一樣的方式生活。

反過來,我們很多人,總是在外面尋找標準,這實在是一種愚昧,我們很少將目光對著自己,而我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讀蒙田的隨筆,艾默生感嘆說:

我覺得自己仿佛在上輩子寫下了這部作品。

諾獎作家紀德說:

我幾乎要將蒙田的杰作當成自己的作品了,他簡直就是另一個我。

蒙田在作品里寫他自己,寫他的生活,寫他的思想和感悟,你讀蒙田,不像閱讀一個已經死去數百年的作家,而像和一個活著的智者談話。

就像福樓拜說的:

你閱讀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是為了生活。

讀完《蒙田隨筆》,我發現這5個讓我們活得越來越好的習慣,請一定要養成。

01

多讀書,然后忘掉,把自己變笨

很多人都會問,讀書有什麼用?

我最喜歡作家黑塞的答案,他說,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給你帶來好運,但他們能讓你悄悄成為自己。

是的,讀書不能給我們帶來好運,也不能讓我們升官發財, 但是可以讓我們獲得生活的能量,從而去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選擇。

蒙田從小喜歡讀書,尤其熱愛讀「閑書」,他的師長也都在鼓勵他讀書,一開始,他喜歡讀故事,但到后面,他更想知道人們的真實作為,即人們是怎麼活著的,他的閱讀興趣,也從詩人轉變為歷史或者傳記。

生活是很復雜的,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第一次生活,面對很多未知的東西,都會不知所措。

每個人都只有這樣一次人生,但讀書就是和他人對話,去經歷他人的生活,去吸取他人的生活智慧,從而更好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就像蒙田,他把書當成人,歡迎這個‘人’加入自己的家庭。

在蒙田看來,讀書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追求樂趣。

因此,對于他來說,如果遇到不感興趣的書,他不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如果遇到艱澀難懂的書,他也不會苦思冥想。

他說:

我不做沒有樂趣的事情。

很多人看書,目的很明確,要讓自己變得更聰明,要讓自己更懂得為人處世之道,要讓自己工作變得更順心,賺得更多的錢,獲得更多人的喜歡。

可在蒙田看來,我們最應該為了樂趣而讀書,并且盡量讓自己慢下來,變得「笨」一點,放棄一些自我的東西,隨和自然地活著。

他說:

我想要悠閑地而不是勤勞地度過余生,我不會為任何事情絞盡腦汁,即使做學問也不愿如此,不管學問有多大價值。

很多人在生活里,漸漸的會失去快樂,因為他們被生活推著向前,每天忙著工作,等到晚上回到家,又想好好放松一下,如此重復,根本就沒有時間讀書,也沒有時間和自己對話。

然而,這只會讓他們越活越盲目,甚至失去自我,變成一架工作機器,或者生活機器。

而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從這種死循環中掙脫出來的力量。

所以,大多數活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會抽時間和書籍作伴,和自己作伴,盡量讓自己從「聰明」中掙脫出來,慢慢去讀一本書,去思考一些東西,去經歷真正的生活,哪怕看起來更笨。

因此,要讀書。

就像毛姆說的: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生活也許很忙碌,但如果你愿意讓書籍成為自己的伙伴,它會幫助你過得更好。

02

從習慣中覺醒,不做習慣的奴隸

蒙田很喜歡干一件事情,就是去檢視各地南轅北轍的風俗習慣,有些習慣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因此總讓他驚訝不已。

有些地方,父親到了一定歲數就要被子女殺死,有的地方,人們把后面的頭髮剪短,把前面的頭髮留長,還有些地方,要將身體左半邊的毛發剃光,讓右半邊的毛發自由生長。

最后蒙田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活在過去的習慣里,不管這習慣多麼不合理,他都會覺得自己的習慣放之四海而皆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我們的某些行為,可能就是一種習慣,有些習慣,就是偏見,知道每個地方都擁有不同的風俗,這有助于我們打破內心的偏見。

蒙田說:

這個廣大的世界如同一面鏡子,我們必須看著這面鏡子,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

一百多年前,我們頭上還是長長的辮子,并且認為是剪了頭髮就是大逆不道,那時候,人們還覺得,女人出去工作,拋頭露面,就是離經叛道。

後來,自由思想來了,平等思想來了,人們才從這種習慣中覺醒過來。

有些習慣,漸漸就會變成一種殘忍。

恰如很多年前,人們對女人的態度,三從四德,從一而終。

蒙田就見識到很多殘忍的行為,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這種行為。他說:

我難過的不是這類行為的野蠻與殘忍,平心而論,真正讓人難過的,是我們對自己的野蠻與殘忍視而不見。

蒙田的作品出版后,在法國成了禁書,因為蒙田太直接了,太真誠了,他抨擊了那個社會被人推崇的習慣,顛覆了很多傳統。

任何時候,要顛覆自己的習慣,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蘇格拉底就因此而死,他希望人們從習慣中覺醒,照顧好肉體的同時,也要照顧好靈魂,他因此被殺了。

但我們必須從習慣中覺醒,不做習慣的奴隸。

任何時候,生活都沒有一種標準,人生都沒有標準,我們若覺得,人生應該這樣,生活應該那樣,那就說明,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應該。

從習慣中覺醒,就是保持內心的開放,接受生活的各種形式。

活在某種「習慣」里,我們可能就會為了維持這個樣子而努力,但當我們從習慣中覺醒,我們當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03

活在當下,向死而生

蒙田曾經經歷過一次意外,差點就命喪黃泉。

在這次意外之中,蒙田還經歷了有些人所說的瀕死體驗,他感到愉悅,隨后很長一段時間,蒙田都在思索著這段經歷,試圖將之和自己的生活哲學真正結合起來。

數年之后,他將這段經歷寫進書里。

在回顧這段經歷時,他也明白了,人最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體驗當下。

因此,他辭去了體面的法官工作,開啟自己的寫作之路。

此時的蒙田,三十七歲,在法院工作了13年。

他毅然決定辭去工作,決定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責任而活。

他在書房的墻上寫下自己的宣言:

他將投向學問女神的懷抱,在免受俗務攪擾的平靜中,把消耗過半后的殘余生命投入其中。

若命運允許,他將返歸故鄉,在愜意的祖先安眠之處,好好地保有自由、平靜與安閑。

蒙田決心做自己,活在當下。

但這顯然不容易,因此,蒙田也不得不時時刻刻警醒自己,他在書房屋頂橫梁上寫了很多名言。

有老普林尼的:

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沒有任何事是確定的。

世界上沒有任何生物比人類更悲慘或更傲慢。

有歐里庇德斯的:

光是人生首次遇到的意外就可能完全毀滅你。

也有索福克勒斯的:

人生最美好的事,莫過于當個無憂無慮的人,沒有煩惱確實是一種不會帶來痛苦的邪惡。

他通過這些名言警醒自己,要加強對人生的控制力,不要被俗務拉走,必須要找到自己。

他覺得,對外在的社會,他該盡到的責任,他已經做到了,剩下的時間,要去探索人生的真諦,開啟為死亡做準備的漫長過程。

他說:

讓我們把捆綁自己與他人的繩索切斷,讓我們從自我獲得力量,好好地孤獨地活著,過悠閑自在的生活。

從今往后,他要專注于眼前的事物,并且投入其中。

在生活里,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很多事情會在拉扯著我們,比如焦慮,我們擔心自己活得不好,擔心自己活不下去,所以拼命想要抓住一點什麼,但蒙田告訴我們,活在當下。

對于昨天,我們已經無可挽回,對于還沒有到來的明天,擔心也沒用,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當下,我們只有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當未來到來的時候,才能無所遺憾,無所畏懼。

有種說法叫,向死而生。

我們每個人都在奔向死亡,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投入死亡的懷抱,因此,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輕的一天。

真正活得好的人,必須學會活在當下。

04

做個普通人,接受不完美

生而為人,平平凡凡。

在我看來,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張白紙,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被涂抹上很多東西,會被迫接受很多東西,接受這個充滿缺陷的世界。

因此,人生破破碎碎,活著就是縫縫補補,試圖將之縫補得更加完整。

蒙田的作品,喜歡的人很多,但不喜歡的人也很多。

蒙田的生活,也是各種好壞夾雜在一起,順與不順都會發生,他說:

我開始過著尋常而不足稱道的生活,這并沒有什麼不好,你可以將所有的道德哲學與普通而私人的生活連結起來,就跟與更豐富的生活連結沒什麼兩樣。

事實上,大多數時候,生活都是平淡而充滿缺憾的,而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去尋求完美,而是接受人生中的不完美。

自己是個普通人,不要拼命逼自己,接受自己的普通,接受自己的平凡,可能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晚年的蒙田,身體狀況不好,大約有一半的時間,都徘徊在生死的邊緣地帶,腎結石還隨時會奪走他的性命。

那時候,蒙田將近六十歲,疾病的折磨,讓他痛不欲生,有時候甚至希望自己早日解脫。

但有些時候,他一邊忍受身體的痛苦,一邊和他人談笑,在他人眼里,蒙田是個堅強的人。

久而久之,蒙田說:

我已經安于這段痛苦的日子,我從中找到了安慰和希望的食糧。

他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并且學會和不完美共處。

他用自己的生活告訴我們,學習生活,就是學習與不完美共處,甚至擁抱不完美。

生病后,蒙田有一種感悟:

疾病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有人將疾病的種子從人類身上除去,就等于毀了人類生命最根本的條件。

人類本身就是不完美,人本身會有很多缺點,完美的是神。

但人類會渴望完美,渴望走向神。

這是人的自我完善,但自我完善不是拒絕不完美,而是接受不完美,并努力去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一切。

在生命最后的歲月里,蒙田覺得,人應該試著去接受生活中的普通和不完美,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和諧。

這就是一個懂得如何生活的人,他不會過分強調某些東西,也不會刻意淡化某些東西。

05

放下,就是自在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開心,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放下。

我們拿起了很多東西,親情、愛情、事業、成敗、生活、意義,這些東西壓在我們身上,有時候會讓我們舉步維艱。

它們壓著我們,讓我們喘不過氣,讓我們痛苦。

但我們永遠都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放下,那些能影響你的,都是你在意的,只要你不在意,就沒什麼能影響到你。

蒙田在隨筆中寫:

古希臘有一條格言說,人通常會被對事物的看法困擾,而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擾。

事實確實如此。

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決定了我們的感受,心理學上有種觀點說,我們痛苦,是因為我們緊緊地抓住痛苦。

蒙田是學法律的高材生,他在法院干了十幾年,後來當他決定離開的時候,他毅然決定放手。

他是人人尊敬的市長,但是他并不留戀權力,也不想給自己攢下多好的名聲,該放手的時候,他毅然放手。

很多人這一生,拿是拿得起,放卻放不下,拿起來的東西多了,卻不懂得放下,便只能一輩子負重前行。

有人一輩子都放不下名利,拼了命也要追求,這樣的人很多。

有人一輩子放不下仇恨,帶著仇恨活了一輩子,一輩子都會在傷害里。

有人放不下錢財,到死都還惦記自己是否賺得不夠多。

就像《紅樓夢》里那首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懂得放下,是一種智慧,放下與生活無關的東西,放下與幸福無關的東西,剩下的,就是真正的生活與幸福。

10件有損「陰德」的事,盡量不要去做!
2023/12/06
有些人和事,你越是接納不了,就越能升華你的生命!
2023/12/05
剛進入職場大家都差不多,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
2023/12/05
遇到人生低谷時,讀讀蘇軾這6句話,激勵了無數人
2023/12/05
太上老君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看懂這句話的人有福了!
2023/12/05
稻盛和夫: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跟別人講道理
2023/12/04
「天命之人,貴人相助」:福緣深厚之人,都有這樣的特征
2023/12/04
「積善之家,必有大福」: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種善因得善果
2023/12/04
「人有惡相,不可相交」:遇到這三類人,不要妄想感化他們
2023/12/04
「天命之人,大福之相」:真正被老天眷顧的人,都有這四個特征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