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熱點新聞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科技遊戲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生活常識
奇趣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搞笑故事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搞笑貼圖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如果覺得生活很累,就去讀讀《瓦爾登湖》
2023/11/17

如果你覺得每天的生活節奏很快,總是感到焦慮;如果你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總是覺得疲憊……不妨和梭羅一起走進這本《瓦爾登湖》。

你發現沒?不知從何時起,身邊的人們好像都陷入了一個「怪圈」:

讀書時要力爭上游,積極表現,為將來找工作做準備;二十出頭進入社會,一定要進大廠、進別人眼中的「好單位」;到了三四十歲,又生怕被時代拋棄、被同齡人落下,想賺更多錢,有更高的職位......

在所謂的「成功范本」下,每個人都在一條越走越擁擠的路上拼命地你追我趕,越活越累。我們疲憊、彷徨,卻停不下來;我們努力、自律,卻陷入更深的焦慮。 然而,人生真的只有這一條路可走嗎?早在一百多年前,作家梭羅就在《瓦爾登湖》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圓心能夠畫出多少半徑,就有多少生命的途徑。」 就像圓有無數條半徑,其實,人生也該有千萬種選擇。

被「成功學」裹挾的你,一定很累吧

網上有人問:人是怎麼做到每個年齡段都累的?很多人說: 因為外界告訴你: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該做的事。是啊,孩子們比著考高分,學才藝,要贏在起跑線;成年人也是各種卷,都力爭在35歲之前有所作為。 成功學泛濫的今天,人「該做」的事太多。你要品學兼優,出人頭地;你要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仿佛哪一步沒跟上,就會被貼上「失敗」的標簽。 可事實上,越是盲隨社會的腳步,越是容易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就像梭羅在去瓦爾登湖之前,也曾努力地想「成功」,結果卻身心交瘁。他1833年考入哈佛文學院,夢想畢業后能走上文學之路。當時的美國,正值經濟上升期。社會只青睞「能賺錢」的人,根本看不起他這樣的文學青年。于是畢業后,梭羅和哥哥開了一所私立學校,後來又和父親一起經營家族產業。 他每天忙于應酬,又要操心生意,整個人活得疲憊不堪。更令他難過的是,他根本沒時間讀書寫作,生活里一點樂趣都沒有。還有那麼幾年,梭羅去社會上打工,先后做過編輯、督查員。然而,當編輯時,不被主編認可,當督察員時,又慘遭淘汰。

可以說,年輕時的梭羅和你我一樣,過著麻木又疲憊的日子。 當年的他被成功學所累,而我們不也受困于「標配人生」嗎?你想朝夢想進軍,干點自由職業,可在別人的勸說下,還是做了公司職員;你想做全職太太,又在外界的壓力下,硬著頭皮去做根本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你想過小富即安的日子,卻又在與同齡人的攀比中,拼命去賺更多的錢……很多時候,走上所謂的「成功」之路,并非我們的本意。 是焦躁的時代里,一股股莽撞向前的浪潮,將你我裹挾。我們不敢違逆潮流,不敢活成另類,更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最終,都迷失在喧囂中,被加工成了同樣可憐的樣子。

成功沒有標準答案,人生也一樣

過夠了這種「標準化」生活的梭羅,毅然放棄了一切,來到了瓦爾登湖。他在湖邊搭起了一座小木屋,開墾了幾塊荒地,試圖在勞作和思考中重新尋求生活的本質和生命的答案。在那里,他遇見了一位很有趣的朋友。他是個貧窮的樵夫,獨居在森林中,一窮二白,無權無勢,是眾人眼里的失敗者。 可就是這個人,卻活得無比自在,每天都很幸福。

梭羅問他,這樣生活不會無聊嗎?樵夫說:「能在這里砍柴我就很開心了。」他會用木頭做各種小玩意,和林子里的小動物一起玩鬧。小鳥會落在他掌心吃豆子,浣熊會躲到他屋里烤火,斑鳩會叼著他的煙斗到處飛。他的朋友不在人群中,而是自然界的生靈。 他的財富也不是真金白銀,而是內心的歡喜。聽完樵夫的故事,梭羅忍不住感慨:「人們稱贊和認為成功的方式,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我們總以為,住別墅,開豪車,年薪百萬,身家過億,是成功。 但,做個普通人,過好自己舒心的小日子,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功?

前幾天,和朋友小陳聊天。得知他剛辭去一份穩定工作,轉行做起了自媒體,在家剪視訊,寫文案。起初,我很是不解,和其他人一樣,指責他不懂珍惜,自毀前程。可聊著聊著就明白了,他并非一時沖動。這幾年,行業競爭太卷,他全年無休,天天熬夜,被「末位淘汰」壓得喘不過氣,不到30歲就患上了脂肪肝。 辭職后,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喜歡什麼,天賦又在哪。覺得自己喜歡創作,也善于和人溝通,就試著做起了自媒體。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如今他已打造起了自己的平台,雖賺不到大錢,起碼可以養活自己。 最主要的是,他不再焦慮迷茫,活得很是自洽。

很喜歡一句話:「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在陽光大道上奮力前行是對的,在羊腸小徑上欣賞風景也不是錯。」就像豆瓣小組「逆社會時鐘」中的人,可以20歲去山上隱居, 30歲辭掉大廠去農場摘藍莓,48歲考大學, 60歲開始學畫畫…… 生活沒有標準答案,成功也沒有標準定義。在別人的地圖上,你永遠找不到自己的路。 只要把握好自己的節奏,任何一種自洽的生活,都是成功。本書已在帆書APP

真正的幸福,需要的東西并不多

詩人愛默生曾說:「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梭羅活得更真實。」當眾人在「拜金主義」的奴役下,把自己活成賺錢機器時,梭羅卻能舍掉欲望,放下名利,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相比之下,他的勇敢與率真,才是真正的財富。在瓦爾登湖畔生活的兩年多里,梭羅住在小木屋中。他擁有的東西很少,不過是一把刀、一輛手推車、一盞燈,幾本書;他吃的東西很粗糙,不過是黑麥粉、玉米渣,野果,大豆;他幾乎不賺錢,花銷更是少之又少,兩年來才花了八美元四十點七五美分。 然而,這種外人眼里的清苦日子,才是梭羅真正向往的生活。

白天,他蕩舟湖面,看湖鳥戲耍,或是坐在山坡上,看螞蟻打架,或是在林中獨行,像尋寶一樣,撿一些木材、野果回家。晚上,他要麼安靜地看看書,寫寫日記,要麼就抹黑去外面走走,感受那種極致的靜謐。瓦爾登湖的冬天很冷,時常有暴風雪降臨,梭羅就在屋里燃起爐火,宅在家里思考、寫作。而夏天來臨時,他則像自由的鳥,漫無目的地在野外閑逛,或是走很遠的路去拜訪友人。就這樣,梭羅在大自然的四季輪轉中,活出了夢寐以求的樣子。 而撐起這種幸福的,卻不是巨額財富,而是內心的豐盈與骨子里的勇氣。反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擁有的遠比梭羅多,卻活得索然無味。急功近利的時代,我們認準的成功,是一種「有」。有房有車,有名有利,有花不完的錢,有受用不盡的物質。我們被物欲綁架,像條「貪吃蛇」,一刻不歇地四處捕獵。而利益相爭的世界里,有多必有寡,有富必有窮,有成必有敗。 不管你多努力,總有比你更出色的人。這便是我們越來越焦慮的根源。

真正的成功到底是什麼?怎麼才能令自己幸福?其實,梭羅早已給出了答案。 那就是不做欲望的奴仆,跳出世俗的框架,不羨慕別人的所得,跟隨自己的心去走自己的路。聲色犬馬,從來不是人生的標配。只有從心出發,人才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這世上真正的成功只有一種,就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寫在最后豆瓣上曾有人問:「大家為什麼不停地閱讀《瓦爾登湖》?」有人這樣總結:

《瓦爾登湖》是梭羅搭建的一處避難所。每當你累了,煩了,隨便翻開一頁,便能暫時遠離現實中的焦慮。

在「社會時鐘」的督促下,我們總是一直拼命向前跑,急著長大、忙著賺錢。可忙活了小半生才發現,自己早已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如果生活是一張考卷,關于成功的答案,絕不會只有一種。因為,人和人本就不同,我們都有各自的感受與追求。 與其被統一加工成「不快樂」的成功者,倒不如像梭羅一樣,愛己所愛,做己所想。活成原野上的樹,大膽地長出自己的形狀,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瓦爾登湖」。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
讀懂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你就明白了孤獨、無常、命運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