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每天的生活節奏很快,總是感到焦慮;如果你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總是覺得疲憊……不妨和梭羅一起走進這本《瓦爾登湖》。
你發現沒?不知從何時起,身邊的人們好像都陷入了一個「怪圈」:
讀書時要力爭上游,積極表現,為將來找工作做準備;二十出頭進入社會,一定要進大廠、進別人眼中的「好單位」;到了三四十歲,又生怕被時代拋棄、被同齡人落下,想賺更多錢,有更高的職位.
.....
在所謂的「成功范本」下,每個人都在一條越走越擁擠的路上拼命地你追我趕,越活越累。我們疲憊、彷徨,卻停不下來;我們努力、自律,卻陷入更深的焦慮。然而,人生真的只有這一條路可走嗎?早在一百多年前,作家梭羅就在《瓦爾登湖》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圓心能夠畫出多少半徑,就有多少生命的途徑。」就像圓有無數條半徑,其實,人生也該有千萬種選擇。
被「成功學」裹挾的你,一定很累吧
網上有人問:人是怎麼做到每個年齡段都累的?很多人說:因為外界告訴你: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該做的事。
是啊,孩子們比著考高分,學才藝,要贏在起跑線;成年人也是各種卷,都力爭在35歲之前有所作為。成功學泛濫的今天,人「該做」的事太多。你要品學兼優,出人頭地;你要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仿佛哪一步沒跟上,就會被貼上「失敗」的標簽。可事實上,越是盲隨社會的腳步,越是容易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就像梭羅在去瓦爾登湖之前,也曾努力地想「成功」,結果卻身心交瘁。他1833年考入哈佛文學院,夢想畢業后能走上文學之路。當時的美國,正值經濟上升期。社會只青睞「能賺錢」的人,根本看不起他這樣的文學青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