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老照片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科技遊戲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生活常識
奇趣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搞笑貼圖
全部
    
孔子: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
2023/11/04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顏回走在集市上,見一個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吵架。

買布的人說:「三八二十三,你為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上前勸架:「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錯啦。別吵了」。

買布的人不服氣,指著顏回說:「你算什麼?我只聽孔子的,咱們找他評理去!」

顏回火冒三丈:「如果你錯了,怎麼辦?」

買布的人說: 「那我就把腦袋給你。你錯了又怎麼辦?」

顏回說:「我把帽子輸給你。」

兩人找到孔子,孔子問明情況,哈哈大笑,對顏回說:「三八就是二十三。顏回,你輸了,把帽子給人家吧。」

顏回覺得孔子老糊涂了,無奈地把帽子給了買布人。

見買布人拿了帽子,高興地離開了,孔子才告訴顏回:「你輸了,只是輸一頂帽子,他輸了,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呢?」

顏回大徹大悟:「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非,學生慚愧。」

一件小事,便顯露出了孔子胸襟寬廣,為人慈悲的君子氣質。

孔子出于仁義,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既保全了買布人的性命,又用言辭和行為,教育了脾氣暴躁的弟子顏回,一舉兩得,可以說是人際交往的范本。

儒家推崇「君子」,提倡自省、寬人,換位思考,寬以待人,這種高貴的品質被后世奉為做人準則。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被這樣的人驚艷:他們精于人情世故,為人處世圓融周到,沉著淡定,遇到任何事都不會急躁、慌亂,總是能很妥帖的解決問題 。

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你,這是黃金定律!

正所謂: 舍得才能獲得,放下才能去煩,忘記才能心寧,寬容才能得眾。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

在一家企業里,老闆是出了名的嚴格。

公司新來了一名助理,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被老闆毫不留情地批評。

對于這位老闆,所有人私底下都很畏懼他,暗地里甚至用「惡魔」來稱呼他。

為了不至于惹怒老闆,這名新來的助理在做任何事上都十分小心謹慎。但是有一次,他不小心出了重大的紕漏,以至于讓公司遭遇了重大的損失。

他深知自己這次是必定會被開除的,經過一晚的心理掙扎,他決定主動遞出辭呈。

但是,次日老闆只是淡淡地聽他說完,然后就把辭職信還給他,沒有指責半句,只囑咐了聲「好好干」,甚至緊接著又把一個重大項目交給他。

很多年以后,當這名助理成為企業的得力大將后,他們重談起舊事時,這位企業家解釋到:

「很多小事之所以嚴格,是因為你會忽略,一旦養成習慣,一不小心就會因小失大;

但在大事上,你們已經知道自己錯了,必定能牢記教訓。并且,要承擔一個家庭的重擔,上有老,下有小,誰都不容易,換位思考下,也就能理解了。」

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臟的也是自己的手;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

一個人,若能做到寬容平和,那個人便能收獲到更多的信任,人脈和資源。

一個溫潤的你,不敢說這一生最成功,但一定是人群中最親切,人緣最好的那個。

人活一世,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 。

而要成為這樣的人,其實一點都不難,且看《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為一個溫潤的人,只需要做到兩點:

第一是寬容平和。

面對別人的錯誤和缺點,要始終保持寬容平和,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要得理不饒人,做什麼都要斤斤計較,適當的放過別人,其實也是放過了自己。

第二是換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之前,先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找到彼此利益的平衡點,用最合適的手段,達到共贏,讓大家都舒服。

做到這些,就能避免把自己置于尷尬兩難的境地,在大多數的人際交往中,都能左右逢源,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能處變不驚、保持溫潤儒雅的形象。

而這群人,往往就是升職加薪,最快最穩的那批人。

除了職場,在家庭、生活中,他們也總是能游刃有余,得體的處理矛盾,無論何時,都讓人覺得如沐春風。

有句話叫: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凡事寬心,就能原諒很多原本無法原諒的事,內心也就能免受怨氣的牽絆。

換位思考,換位做事,換位做人。

一個真正的有修養的人,能夠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成就別人,其實也是在成就自己。

沒有誰的生活是可以一直一帆風順的,所以,當我們無法去改變現實,就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

為什麼領導喜歡下屬之間競爭?下屬主動參與的原因,殘酷且扎心
2023/12/02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