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人生之始,也是貫穿于人生始終之道,為孝者方可顯其道矣,守其禮儀,揚其德行,成其功業。
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孔子說:「人的軀體四肢、須發皮膚,都是父母賜予的,不敢損毀傷害,這是孝的起始。人生在世修養自身,遵循道義,揚名于后世,從而彰顯父母的名聲,這是孝的最終目標。」
我們總是忽略一些人生看似粗淺,但實則深邃的道理,比如說孝順。
對于很多人來說,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中成長,而且總是以未開心智的粗淺狀態去活著,所以我們不太能夠在主觀意識上具有清醒正確的盡孝之心。
比如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對父母的印象通常是父母給予自己的壓力,父母的嘮叨讓自己心煩,所以有一些人就自然而然的忽略了人生的孝道。
他們所行使的狀態也不是在主觀層面的忘記孝道,而是有意無意之間忽略孝心對人生產生的作用,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會在年少輕狂的時候可以對父母隨意發脾氣,成年之后也可以為了陪朋友喝酒聊天,然后將父母丟在一個除夕的夜晚,并且也感受不到這種對父母的輕薄是違背孝道的,更察覺不到這樣的問題在生命中存在著多麼大的錯誤。
但是其實從生命實相上來說,孝道首先是我們對父母最起碼應該保持的尊敬。
如孔子所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們雖說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由的靈魂,但是我們的身體發膚還是借父母之身存在于這世間的,所以對于這樣一個能給予我們肉體的角色來說,我們該給予十足的尊敬和厚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