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多半會想:要是自己更強大一點,那該有多好呀!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事情,依靠自己的能力的確很難解決,因為我們不夠強大,所以,有時候,我們只能拉下面子低下頭求助于強者。
但是,老話說:求人不如求己。你有再好的背景關系,都不如讓自己本身就擁有強大的實力!那麼要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呢?和大家分享《莊子》當中的兩個小故事。開啟人生大智慧,領悟至高境界!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困擾——同樣一件事兒,有的人很輕松就可以做好,而有的人,卻怎麼做都做不好,兩相比較,就會讓人產生自我懷疑,那麼能力的強弱,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莊子》,有一個「梓慶為鐻」的故事。梓慶,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木匠,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削木為鐻。「鐻」是什麼呢?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代有一種叫編鐘的樂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土的戰國曾侯乙編鐘就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那麼這個「鐻」呢,就相當于編鐘的兩條支柱,不但制作精巧,還有助于樂器呈現出美妙的音色,對制作工藝有著很高的要求,而當時最善于做鐻的人,就是魯國的梓慶。梓慶制作的鐻堪稱鬼斧神工,連魯王看了,都驚嘆不已,于是魯王召見梓慶,問他為什麼會有如此高明的技藝。
梓慶回答,:我就是個普通的木匠而已,如果非得說有什麼不一樣的,那可能就是我在做鐻之前,會花一定的時間來齋戒靜心,齋戒三天以后,我不再有追求物質的思想,齋戒五天以后,我也不再介意別人的評價,齋戒七天,就可以忘掉自我,這樣就能使我的注意力空前集中,然后我再去尋找木材,只要看到合適的樹木,我就能從中看到鐻的形狀,此時,只需再稍加雕琢,鐻就自然而然地制作了出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