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老照片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科技遊戲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生活常識
奇趣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搞笑貼圖
全部
    
讀《莊子》兩則小故事,開啟人生大智慧,領悟至高境界
2023/11/08

人在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多半會想:要是自己更強大一點,那該有多好呀!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事情,依靠自己的能力的確很難解決,因為我們不夠強大,所以,有時候,我們只能拉下面子低下頭求助于強者。

但是,老話說:求人不如求己。你有再好的背景關系,都不如讓自己本身就擁有強大的實力!那麼要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呢?和大家分享《莊子》當中的兩個小故事。開啟人生大智慧,領悟至高境界!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困擾——同樣一件事兒,有的人很輕松就可以做好,而有的人,卻怎麼做都做不好,兩相比較,就會讓人產生自我懷疑,那麼能力的強弱,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莊子》,有一個「梓慶為鐻」的故事。梓慶,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木匠,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削木為鐻。「鐻」是什麼呢?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代有一種叫編鐘的樂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土的戰國曾侯乙編鐘就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那麼這個「鐻」呢,就相當于編鐘的兩條支柱,不但制作精巧,還有助于樂器呈現出美妙的音色,對制作工藝有著很高的要求,而當時最善于做鐻的人,就是魯國的梓慶。梓慶制作的鐻堪稱鬼斧神工,連魯王看了,都驚嘆不已,于是魯王召見梓慶,問他為什麼會有如此高明的技藝。

梓慶回答,:我就是個普通的木匠而已,如果非得說有什麼不一樣的,那可能就是我在做鐻之前,會花一定的時間來齋戒靜心,齋戒三天以后,我不再有追求物質的思想,齋戒五天以后,我也不再介意別人的評價,齋戒七天,就可以忘掉自我,這樣就能使我的注意力空前集中,然后我再去尋找木材,只要看到合適的樹木,我就能從中看到鐻的形狀,此時,只需再稍加雕琢,鐻就自然而然地制作了出來。

那麼這個故事旨在說明,任何事情如果你想要做好,就一定要專注,當你進入到物我兩忘的狀態,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很多時候并不在于技術和能力的優劣,而在于心態是浮躁還是沉穩,《莊子》當中的梓慶,用齋戒的方式來專注心神,讓自己進入到忘記利益、忘記榮譽、忘記自我的境界,所以,我們如果想要變得強大,就應該學習這種專注的精神,做到不為外界干擾,不患得患失,就可以逐漸企及「梓慶為鐻」的境界。

當我們身處激烈的競爭環境,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真正強大?《莊子》用一個「斗雞」的故事,給出答案。周宣王有斗雞的愛好,雖然他養了很多厲害的斗雞,但并不滿足,于是他請來一位叫紀渻子的訓雞高手。

十天之后,周宣王想看一看訓練的成果,紀渻子說現在還不行!因為被訓的斗雞還非常驕傲;又過十天以后,周宣王有點等不及,但紀渻子還是說不行,因為被訓的雞還是很好斗;周宣王第三次去問,紀渻子還說要等一等,因為被訓的雞依舊很暴躁。直到第四次,紀渻子才說已經訓好。但周宣王看到這些訓好的斗雞,卻一個個呆若木雞,他很懷疑,于是紀渻子向他解釋:別看這些雞像木雕一樣,但它們的精神高度凝聚,不怒自威,對手一看到就會落荒而逃。

這種狀態,大概就像一家公司的老闆,雖然看上去慈眉善目不善言談,但他哪怕只是悠閑地在公司隨便走一走,所有的員工都會不自覺地緊張起來,因為他身上會散發出一種讓人倍感威壓的強大能量。

一個人要從驕傲好斗,變得沉穩內斂卻具有強大的威嚴,就像《莊子》中斗雞的故事,需要經歷三個過程,首先是祛除虛浮驕妄,遠離狂妄自大;第二是學會精神內收,保持專注,不被外界干擾;第三,培養定力,隱藏鋒芒,學會不露聲色。那麼這三點,其實就是一個人修煉內功的過程,真正的強大,不是比誰嗓門大,比誰的氣焰更囂張一點,而是看誰更有實力、誰的心更堅毅!這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為什麼領導喜歡下屬之間競爭?下屬主動參與的原因,殘酷且扎心
2023/12/02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