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曾在文章中寫道:「人家窗戶上掛著窗簾呢,別去窺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擾,各自安好。
然而我們總是忽視「邊界」,試圖在別人的生活中尋找樂趣和安慰,或者將個人意愿放到他人的生命里。
其實,隨著閱歷增加,我們會明白,每個人都跳著獨舞,不想被窺視,不想被打擾,更不想被一群外行人指手畫腳。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對他人,可以關注,但請適度;可以厭惡,但請尊重;可以批評,但請慎重。
少管身外之事,認真經營自己,才是清醒的處世之道。
他人的隱私,別盲目窺探
沈從文說過:「不要對別人的過去刨根問底,那可能是對方永遠不愿觸及的回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禁區」,藏著他們難以啟齒的秘密。
我們明知窺探隱私是不道德行為,卻總是禁不住誘惑,貿然闖入他人的「禁區」,以求短暫的刺激。
殊不知此舉代價,足以令人痛心,輕則恩斷義絕,重則引火燒身。
只有克制住好奇心,對旁人的隱私敬而遠之,才能免受不白之冤。
民國時期,徐志摩和梁實秋同為刊物編輯,二人因文字結緣,關系甚好。
與梁實秋相識之初,徐志摩剛經歷失婚,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當時媒體廣泛的關注。
有同事勸梁實秋多打聽一些徐志摩的私密信息,寫出勁爆新聞,他甚至打趣地說:「你倆關系這麼好,他肯定愿意透露一些消息給你。
梁實秋先是笑著拒絕,但被再三糾纏便發起火來說道:「我絕不探聽好友私事,勸你死了這條心吧,不要以傳播他人隱私為樂!」
徐志摩得知此事后,不禁感慨他和梁實秋交情尚淺,但感情已經相當深厚。
遠離朋友隱私,是維持關系的基本要求,仗著彼此關系好就貿然越界,只會讓關系變質,快速走向破裂。
《菜根譚》有云:不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不思他人之舊過,則可以此養德疏害。
窺探隱私不一定闖下大禍,但多半會招致別人不滿,引發矛盾和沖突。
個人隱私也有輕重之分,有些秘密被發現并無大礙,而有些秘密暴露了就只會橫生禍端。
三國時期,楊修以聰慧聞名,不過他恃才傲物,三番五次洞察曹操內心想法并公之于眾,完全不顧及上司顏面。
因為惜才,曹操一開始沒跟他計較,但楊修不知收斂,屢屢犯錯,硬是將上司的好感揮霍殆盡,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某夜行軍,曹操因戰事而心中煩悶,當晚以「雞肋」為夜傳口令,楊修知悉后,認定曹操有撤軍念頭,于是收拾行李,準備打道回府。
此時夏侯惇來訪,見楊修有動身跡象,便上前詢問緣由,被楊修說服后,夏侯惇也開始準備退兵。
不一會兒,巡夜的曹操發覺軍中異動,大驚失色,經查問才知道是楊修搞的鬼,這一回他以動搖軍心為由,將楊修就地處死。
東野圭吾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人心復雜,對人心越是好奇,越是深究,就越容易遭到反噬。
正如,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對于不可告人的秘密,哪怕只是瞟一眼,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
所以,克制自己的窺探欲,既是為別人著想,也是為自己考量。
他人的生活,勿隨意評判
《呂氏春秋》有云:「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
我們相信眼睛,但眼見不一定為實。
我們依靠內心,但心聲未必可靠。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