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說是一種現實的和理性的學說,現實和理性,就意味著,儒家學說是一種人生的智慧,人生的哲學。孔子就是人生哲學人生藝術的大師,而論語,作為中國人的心靈寶典,更是一種深刻的生命智慧。萬物有靈,而人是萬物的尺度,生命是最珍貴的。在在中國的哲學當中,無論是儒家道家,他都是主張養生的,其實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同意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心理,節制自己的欲望,做到與天地自然合而為一,這就是中國哲學的生命的智慧。孔子作為中國人心靈的導師,他告訴我們一個智慧的人生應該是三三四,第一個三,就是君子有三戒,生命中要存有戒懼和敬畏之心,要做減法,有所不為。第二個三,就是君子要做到免除三種死于非命的情況,四就是仁者和智者四種保持長壽的秘訣。

我們先來說生命中的有所不為的智慧,就是君子三戒。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其實,人類是被欲望控制的動物。欲望就是雙刃劍,它是促進人類走出叢林,走向陸地的關鍵,也是促進人類向更高更遠探索的動力,更為明顯的是,欲望也是束縛生命的繩索,古往今來,多少豪杰英雄,死在名韁利鎖之下。所以,孔子智慧地指出了人生中三個不同年齡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人生要有所為,但更要有所不為。有所為靠的是自己的意志,有所不為,靠的是統御自己的情緒,節制自己的欲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