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老照片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科技遊戲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生活常識
奇趣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搞笑貼圖
全部
    
司馬懿:做好小事,熬過難事,靜成大事
2023/11/13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

《老謀子司馬懿》寫道:司馬懿裝病7年,29歲才入仕途,40歲才開始接觸軍權,60歲才得到重用,70歲才擁有絕對權力。

從郡縣小吏到權傾朝野,他經歷了太多。

世事滄桑,是課堂,也是考場。

人生經歷的每一件事,既是來考驗我們的,也是來磨煉提升我們的。

小事磨煉耐心,難事磨煉心態,大事磨煉定力。

能把這三種事處理好,想不成事都難。

01 做好小事

建安六年,司馬懿出任河內郡的上計掾(計事務的官吏),當時的士族很不屑這類職位。

好友胡昭調侃他,「鷞鳩也愿意吃鵓鳩的食物嗎」?

但司馬懿卻認為,盡小者大,積微者著。

他在轄區走訪,將郡內人口登記成冊,方便管理,又協助郡守核實各地財政,開源節流,用來修建水利。

若有百姓上訪,事無巨細,他都盡力解決。

司馬懿從不因官微事小而糊弄,在任期間大小事務都處理得井井有條,被郡守推薦給中央,稱其有王佐之才。

一時間,司馬懿名聲大噪。

當時曹操任職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后,也多次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職。

《韓非子》有云: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

宰相猛將也是從基層小事做起,只有把小事做好,才有做大事的機會。

曹操去世后,司馬懿由文轉武,逐漸有了兵權。

他領兵有一個習慣,每到一處,必先親自登高繪制兵線圖,親自考察選取耕種的地點,然后墾辟荒野,推行軍屯。

兒子司馬師十分不解,認為四方的戰事沒有結束,正是建立功勛的好時機,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種地這種小事上。

司馬懿卻說:「過去箕子談治國,把民食放在第一位。領兵,把兵糧放在第一位。糧事雖小,關乎戰爭成敗,不可小覷。」

正是如此,讓司馬懿在對戰敵軍時,因為不缺糧,總能耗得起。

多次抵御了蜀軍的進攻,贏得最終的勝利。

《道德經》里講: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所有的難事都是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做的,所有大事都是從細微的事情做起來的。

古往今來,那些真正厲害的人,眼睛望向高處的同時,手也愿意從低處做起。

把地基打好,砌墻時嚴絲合縫,才能鋪出一條康莊大道,才能壘起萬丈高樓。

02 熬過難事

評書名家單田芳講遍古今傳奇,說盡英雄豪杰,最后把人生濃縮為簡單的一個字——熬。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就是一個苦熬的過程。

青年時,熬過曹操的猜忌;中年時,熬過諸葛亮的交鋒;晚年時,熬過曹爽的打壓。

多少次,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

他與諸葛亮數次較量,僅一招就把智多而妖的諸葛亮氣得無計可施,那就是熬。

太和四年,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一路所向披靡,連戰連捷,劍指長安。

曹叡任命司馬懿為大將軍,這也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第一次正面交鋒。

司馬懿剛到戰場就中了敵計,頭盔都被蜀軍搶了去。

自此,司馬懿深知諸葛亮老謀深算,難以力敵,采用「堅壁清野,以守待攻」的戰略,不肯出兵。

任憑蜀軍如何羞辱叫罵,司馬懿都熬了過去。

司馬懿說,打仗,先要學的就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能笑到最后。

他憑借一個熬字,令自己穩坐了曹魏軍界第一把交椅。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石悅曾在節目中說:

「比我有才華的人,沒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沒有我有才華。既比我有才華,又比我努力的人,沒有我能熬。」

這句話,也是司馬懿一生的縮影。

論智謀,他不如諸葛亮;論奸詐,他不如曹操;論家世,他不如楊修。

但是司馬懿比任何一個人都能熬,能熬過別人無法承受的難,方能成就別人不能成之事。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撐過人生至暗時刻的最好方式,就是熬。

多少次被擊垮在地,就多少次爬起來,渡盡黑暗便見光明,登過歧路便是頂峰。

03 靜成大事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命司馬懿和曹爽同為托孤大臣。

曹爽德薄善妒,不滿司馬懿與自己地位相等。

于是利用自己曹氏宗族的身份,結黨營私,黨同伐異,處處打壓司馬懿。

面對曹爽的迫害,司馬懿被逼得只能稱病請辭。

在家養病期間,有很多舊部和大臣登門,希望能聯合司馬懿共同對抗曹爽。

司馬懿都裝病搪塞了過去,統統拒絕。

但私底下,他聯絡親信蔣濟,掌握時局動態;讓大兒子司馬師悄悄培養了三千死士。

直到高平陵事變前幾個時辰,他才將自己的底牌全部亮出,宣布舉事。

史書記載,就連司馬懿的三兒子司馬昭,也是在舉事前夕才知道父親的計劃。

司馬懿之所以能一舉成功,恰恰印證了《韓非子》中的這句話: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若當時有太多人一起謀劃,事情也不會如此順利,還可能會走漏風聲。

所謂:「成大功者不謀于眾。」

相反,那些還沒開始干,就急于宣揚的人,往往干不成什麼事。

余華在畢業后為了不當牙醫,開始拿起筆嘗試寫作。

擔心失敗后遭人嘲笑,他并沒有告訴別人自己寫小說的事。

當時他的很多同學,下班后就聚在一起打牌喝酒,他卻把自己關在房間讀書。

後來他的小說出版,去文化局上班時,大家才得知原來他之前悶不吭聲是在寫小說。

亦舒曾說, 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忌喧嘩。

真正的強者總是高深莫測,不顯山不露水。

他們不扎堆,不是高冷,而是默默朝著心中的目標前進。

他們認準了目標,就只管努力,在沉默中,厚積薄發,成熟強大。

有人說,司馬懿的人生,是攝斂式的。

七十年一路走來,經歷的磨難越多,反而越強大。

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也都是來磨煉我們的。

為什麼領導喜歡下屬之間競爭?下屬主動參與的原因,殘酷且扎心
2023/12/02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