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在中國人眼里,孝,不但是天經地義的事,更是所有的善良之首。《增廣賢文》講: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鳥獸尚且如此,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自然更應該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孝心。
宋代有一個叫朱壽昌的人,由于他的母親是妾,經常被正室夫人欺負,最后還被掃地出門,不得不改嫁他人,而朱壽昌當時只有七歲,等他長大以后,考取功名入朝為官,偶爾的一次機會,得知了自己生母遠在陜西的一點線索,于是決定放棄官職前往陜西尋親,并且發誓如果找不到母親就永遠不回。
歷經多年的曲折坎坷,朱壽昌終于找到生母,而此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風燭殘年,生活不能自理。
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可以說個個都孝感動天,有人賣身葬父,有人棄官尋母,為了盡孝可以不要官職、不要財富、甚至可以犧牲性命!這些勸孝的事跡都在傳導「百善孝為先」的思想理念。
盡管二十四孝中的這些故事,未必都是真的,而且其中有些事也值得商榷,存在很大的爭議,比如「埋兒奉母」就未免愚孝過頭。但換做今天的人,說實話恐怕很難做到其中的任何一條。
比如說,家里有年邁的父母長期臥床需要貼身照顧,做兒女的照顧一年兩年,可能問題不大,但你要一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如一日地細心伺候,這樣孝順的兒女,可以說少之又少。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