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提到自卑,人們往往會與內向、敏感聯系在一起,可是,你可曾發現,有一種人,他們對事物不滿時,并不會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極其隱晦、間接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時極度希望他人能察覺到并且改變其行為做法,具有強烈的「排外性」,譬如被動攻擊型人格 。
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就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尤其是出現負面影響時,很難與這些影響共生,展現出強烈的排斥心理,在這種心理下就變得極具攻擊性。
比如,當情侶某一方想要分手時,采取冷戰、消極態度的方式迫使對方先提出分手;當員工想對老闆的某項策略不滿時,可能會采取消極怠工、故意出錯的方式來抵抗;當兒童不喜歡上學時,他們可能會表現出故意拖延吃早飯的時間、拖延穿衣洗漱的時間等等行為表現他的不樂意;當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時,可能會表現出成績故意下滑來引起老師的注意……
在心理學上,這類人可以稱之為「被動攻擊型人格(Passive aggressive personality)」,是指以被動方式表現強烈的攻擊傾向的人格。
他們通常性格比較固執,內心充滿憤怒和不滿,但又不直接將負面情緒表現出來,表面服從,暗地里卻表現為敷衍、拖延、不予合作,常常私下抱怨,卻又相當依賴于權威,在強烈的依從和敵意沖突當中難以取得平衡。
那麼,「被動攻擊型人格」的這些的行為因何而產生呢?
原生家庭的壓抑習得而來。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組成。有研究顯示,原生家庭的結構、氛圍、教育方式對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