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出版后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不到兩年就出了三版,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
《圍城》的故事背景設在了動蕩的戰爭年代,那是新思想與舊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人們一面愿從封建思想里走出來,一面又希望兒女可以留洋,接受新式教育后可以光耀門楣。
《圍城》里的所有人物,都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某一個群體,他們人生的跌宕起伏,也真切地反映出了戰爭年代普羅大眾的生存狀態,有一種真實存在的現場感。
書里那些精言妙語是小說的最大成功之處,讀過《圍城》的人知道,這本小說要慢慢讀、細細品,如果一目十行是絕對無法領略故事的精髓的,錢鍾書本身就是淵博的大學者,他用精彩生動的描寫,賦予了書中人物獨特的性格和靈魂。
這部小說,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寓意,錢鍾書將一些文化批判巧妙地運用于小說中,幽默風趣的背后是對現實的深深諷刺,彰顯了其精湛的藝術造詣,如細細品味,你會在《圍城》里體會到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自身性格的特點往往決定了他的人生結局是喜劇還是悲劇,性格堅韌的人,懂得和命運抗爭,他們拼盡所有也要爭取人生的主動權。
反之,性格軟弱的人,在面對命運的打擊時,往往會選擇「順從」和「逃避」,在強權和生活的磨難面前,他們低眉順眼,不敢反抗,這樣的人終其一生都很難得到幸福。
方鴻漸是一個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而造成他人生悲劇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直到故事的結尾,方鴻漸都一事無成,這和他懦弱無能的性格有著最直接的關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